泰山居士 作品

第四十四章 徐慧珍的自我觉醒

工作生活上的顺风顺水,并没有让王胜文迷失自我,他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化解大运动这个难题。

 仅凭他这些努力,完全不能影响到全国的大形势。

 落后是系统性的落后,不是在一个领域。光说一个技术上的落后,就是三四十年的差距,工业、农业上的落后更大。

 虽然在机械行业,自己正在努力弥补这些弱势,但光靠一个红星试验厂远远不够。

 大运动是怎么回事儿?可能至今仍然有些人看不明白:

 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人口生育率急剧飙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口,从一九四五年的四亿增长到一九六三年的六亿三千万,增长了近百分之六十。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增长人口,都出现在城市和老解放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的现象已经出现。

 解放后出生的孩子,到大运动开始之前,已经成年或接近于成年,城市人口已经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情况。

 导师为什么会对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表现出愤慨,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找出解决这些城市“剩余劳动力”的好办法。

 一群没有任何职业和收入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而农村劳动力又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又差,会是个什么结果,大家心里都明白。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大运动和城市青年的上山下乡。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只有这两个运动是影响最大的。

 而当时我们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实力,又不允许我们搞“外贸经济”和“劳务输出”。

 所以我们并不能认为导师的决策是草率的和错误的。

 后来的计划生育、房地产大开发都属于大运动的“余震”。

 (这段话,只是表达对一个历史问题的个人观点,不同意的可以来批,审核不通过,也可以删除。)

 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拼命地写书。

 到了十一月份,王胜文平时上了班,除了在车间里转一圈,安排一下生产任务,看看每个工作小组的进度情况,其余时间都趴在办公桌上写东西。

 尤凤霞和秦淮茹还体贴地给他端茶倒水。

 一本《石油化工技术概论》,是九十年代末的版本。写完一章就邮寄给化学工业出版社,让他们在《化工期刊》上发表。

 一本《逻辑电路与半导体》,是八十年代的版本。写完一章就邮寄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让他们在内部期刊上发表。

 一本《建筑力学与结构》,是一九九零年的版本。写完一章就邮寄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让他们在“中国建设报”上连载。

 《机械原理》已经连载完了,又开始写《材料力学》,还是寄给工业日报社,让他们继续连载。

 所有的稿费,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一律由陈雪茹接收。

 由于陈雪茹肚子已经很大,于是出现了小酒馆老板娘徐慧珍,拿着手章,经常去邮局替别人领取汇款的行为。

 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隔三差五,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汇款,让徐慧珍很疑惑,该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

 问陈雪茹,陈雪茹坚持说就是像汇款单上写的那样,是稿费,不是其他非法收入。

 处于对这个“表弟”的真爱,必须把他抓过来和陈雪茹一起审问。

 吃完晚饭,把两人招呼进屋里,往桌子上拍下一大把钱:

 “说吧,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