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次收徒

要说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还真的是纯洁善良。

 虽然红星轧钢厂的杨厂长知道王胜文是苏局长派来的援兵,但是看到他写的工作计划之后,仍然举双手赞成。

 周一王胜文来轧钢厂报到的时候,杨厂长去局里开会一天,所以王胜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他。他们的初次见面是在周二下午的全厂中层干部会议上。

 杨厂长当场宣读了局里的任命书,同时红星轧钢厂任命王胜文为技术科副科长(科长空缺)、实验室主任。

 杨厂长作为职场老油条,自然闻到了王胜文这个实验室中的血腥味儿。

 但是他有更加深刻的想法:既然我在位的时期研究出来的成果,领导的功劳首先就应该是我的,谁也争不去,李主任功劳再大,也只能排在第二位,最多他主任升个副厂长,那根本不算什么。

 虽然李主任把王胜文的办公室安排在了自己的隔壁,但是技术科、设备科、实验室仍然归属于生产部门。

 最高兴的是市工业局的赵局长:

 难得一次红星轧钢厂的两头驴意见这么统一,看来这个市工业局产值最高的企业要向好的方向转变了。

 剩下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了。

 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生产科的孙业平科长,竟然每天上午亲自陪着王胜文去车间检修设备。

 红星轧钢厂总共有十二条轧钢生产线:一条厚板生产线,两条中板生产线,四条薄板生产线,一条防滑板材生产线,一条棒料生产线,两条钢筋生产线,一条铁丝生产线。

 另外还有一个铸造车间,一个机加工车间,一个钳工车间,一个锻压车间。

 正好把原有的十六个车间塞满。

 从去年开始,又加盖了一排共八个车间,计划引进一条厚板生产线,一条中板生产线,三条薄板生产线和一条钢筋生产线。

 原有的十二条轧钢生产线中,除了一条中板生产线、一条薄板生产线和一条铁丝生产线是日伪时期的设备外,其余设备都是建国后引进的苏联设备。

 早年中苏友好时期,各条生产线都是由苏联派专家来进行维修保养。

 自从61年下半年,苏联专家撤走后,所有设备就没再进行过系统性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虽然有几个聪明的工人在设备坏掉的时候,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但是不专业的维修又能起多大作用?

 所以一到有了比较紧急的生产任务,不是这儿设备坏了,就是那儿设备出问题了,往往弄得是生产科、车间一片忙乱。

 这就是生产科孙业平孙科长亲自参与设备维修的原因。

 五六十年代的轧钢设备,对于一个前世的工程院院士根本就构不成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况且还有神识里各种工具的支持。

 既然生产科长参加,也不能让他闲着,王胜文从神识里拿出一个手动维修用工具箱,其中的工具种类非常齐全,所以工具箱挺大挺重,有五六十公斤的样子。

 王胜文说是从学校借来的。

 于是生产科孙科长成了名副其实的“背锅侠”。

 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整个红星轧钢厂的十二条生产线,满血复活,其中维修维护的复杂过程不再赘述。

 有些小说里会说维修过后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等等,大家千万别信,那只是剧情需要。

 真正的轧钢生产线,生产效率取决于原材料的加热炉,在没有使用电加热的年代,使用焦煤的加热炉加热钢坯,永远是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所以后世有“一个轧钢厂,半个城市的用电量”的说法,这话是从钢铁大牛唐山传出来的。

 生产效率没怎么上去,但是工人们的感觉上来了,设备操作的顺滑让他们感到安心,特别是看到王胜文熟练的维修维护操作时,崇拜之心油然而生。

 这是上级给我们派来的人?厉害!

 这人得几级工啊?牛掰!

 我这都三十几岁了,给他当徒弟是不是有点晚?

 这小孩儿看着挺年轻,娶媳妇了吗?

 嘿,老刘,你们家二闺女快十七了吧,赶紧点吧!

 他那姑娘我估计够呛,太矮了…

 工人们议论纷纷。

 ……

 每当王胜文背着工作服出厂大门的时候,总会有年轻女工过来抢走,洗好了过几天又红着脸给送回来。

 王胜文当然是会给报酬,要么是几个苹果,要么是一大把糖,要么是几个橘子,要么是几个桃酥……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人家生产科的孙科长:据说四十多天跟下来,腰不酸了、腿不疼了、饭量也增大了,而且胳膊还粗了一圈儿。

 给他媳妇乐的:这是哪位神仙给治的啊,下班回来吃完饭,倒头就睡,睡得那个踏实啊!

 当然,杨厂长也会偶尔过来看看,但是现场基本上没人停下手中的活去理他。

 最后大家得出结论:以前来搞维修的那些所谓苏联专家,在这位爷面前,简直就是个屁!

 李主任从来没参与过,他正忙着为王胜文采购实验室需要的各种工具、仪器和材料呢。据说为了买几十个坩埚,光天津就亲自跑了两趟,最后还是喝醉了一次才拿下……

 工作总是有结束的一天。

 当孙科长最后一次把沉重的工具箱扛回王胜文办公室的时候,关好门对他说了六个字:

 “晚上,请你喝酒!”

 王胜文一边整理工具一边也回答他六个字:

 “行,下班跟你走。”

 五点半就到了正阳门这块儿,孙科长领着他走进了一个小酒馆。

 刚进门,一个甜美的声音就从柜台后面传了出来:

 “哎呀,孙科长,您可好些日子没来了啊,怎么着,把我这小店儿给忘了?”

 “嗨,那哪儿能啊,我这不这些日子给抓了壮丁了吗,今儿晚上给找个大桌子,我带客人来了,今儿好好喝点儿。”说着指了指身后的王胜文。

 “哎吆,带这么个帅小伙儿来的啊,哪个领导家的公子啊?”小酒馆儿的女老板看了一眼他身后的王胜文,用戏谑的口气说到。

 孙科长连忙摆手:

 “这位可不是公子哥儿,这是我的同事,这段时间,我就是被他给抓了壮丁,今儿总算结束了,我们这不是来庆祝一下吗。来王科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店里的徐老板,她家的酒啊,味道可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