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不瘦 作品

第48章 京郊的买卖(第2页)

 苏木抬起板车,佯装从里面拽出来一个麻袋。

 里面是粗粮,不过区区十几斤罢了。

 却能换一车十来筐鲜嫩的黄瓜。

 苏木于心不忍,特意多放了一斤多。

 没有超出太多。

 因为那不符合市场规律。

 苏木本质上是把生活当做商场,每一笔交易都是商业行为的。

 而朴素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最为符合人性。

 很多好心办坏事的,就是不懂得迎合市场基本规律。

 如果这次苏木翻倍给老农交易黄瓜,对于苏木现在的能力和粮食储量而言,根本没什么压力。

 但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大概率不是帮了老农,而是害了他。

 如果老农一车黄瓜换了超过市场一倍量的粮食,那么下一次一车黄瓜,他还会减半置换吗?

 如果头一天卖不出去,那么会不会第二天全部贱卖掉呢?

 再如果他这次得了好处,回去跟村里和公社其他人说。

 哪怕不是所有人,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认可了这种置换比例,是不是就会连累到更多的农民。

 追根溯源之下,到时候老农还会感激苏木吗?

 恐怕悔恨的不是自己贪心不足,而是恨苏木引诱他贪念吧。

 人性往往都会忽略自己的问题,放大对方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失误找到理由,然后集中火力怪罪对方。

 老农原本是想卖掉黄瓜,再用钱去购买高价粮的。

 结果运气实在是好,用最小的距离换来了一步到位。

 省了中间的所有麻烦。

 要知道等到了晌午,天那么热,黄瓜肯定会蔫,坏的也快。

 现在最为新鲜,而且直接换了粮食,更是不用再去添钱买高价粮。

 这样的结果,他已经很知足了。

 甚至连车上的秤砣都没用。

 自己说大概多少斤,就直接痛快的按这个斤数给了棒子面。

 “老乡,你这西红柿打算怎么卖?”

 老农把面袋子放在驴车上,还用上面杂乱的草壳子遮挡了一下,正要掉转车头回村子呢,就又听到那个蹬板车的小伙子再次开口拦下了村头李寡妇家的二小子。

 一个村子的。

 这小子拉了一车西红柿。

 她家的地跟老农的自留地隔得不远。

 蹬车的小子往路边停车时,才看到正要走的老农。

 “二叔,这一车是你的货啊。”

 李寡妇家的二小子眼神一亮,当即跳下车就朝着老农这边跑来。

 村子里大多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哪怕出了五福,也能论上个辈分儿。

 苏木也不着急,在旁边归置板车上摞高高的筐子。

 二小子肯定是去打问价格的。

 他自觉跟老农对于价格的把握没有那么准确。

 既然二叔家的黄瓜都打包给了对方,现在对方喊住自己,如果也能一股脑的卖出去,早回去还能继续下地挣工分去。

 至于,对方板车还能不能拉的下,这压根不在考虑范围内。

 不想买喊住自己干啥,找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