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柳梦茹 作品

第132章 这不是菜,而是毒(第2页)

  宋明愣愣的问,“莫非是另类的医馆?”

  “差不多。”

  赵平说:“但却要比医馆大上很多,而且还要全面很多。”

  “我打个比方。”

  “咱们建六排房子,每一排都有五位医官。”

  “第一排是应对普通的病症,像什么头疼脑热等等。”

  “第二排是应对急症,就是突发性的,疼的人死去活来,或者直接就昏迷不醒,像之前李慕白那种情况,这需要紧急医治。”

  “第三排为应对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由五位医官共同会诊,合力治疗。”

  “第四排为骨科,就是治疗前线的伤员,或者是一些因为意外导致的断胳膊断腿。”

  “第五排为产科,负责接生。”

  “第六排为手术室,负责给病患做手术。”

  宋明听的非常认真,甚至还拿出了一个小本本,把赵平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

  “这就是医院吗?”

  停下笔,宋明问。

  “这是简易版的医院。”

  赵平说:“即便是如此,也容纳了二十五位医官。”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能医治很大一部分患者。”

  “不太行。”

  宋明想了一阵,摇摇头说:“一般县城只有四到五位医官,想集齐二十多位医官,最起码要六个县城。”

  “若是把这些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医院的位置建在何处呢?”

  “不管建在哪里,总会有人距离非常远。”

  “倘若那些距离远的患者生病,又没法及时就医,难道他们就应该活活的等死吗?”

  “这个……”

  赵平被问住了。

  别说是大未王朝了,即便是前世医学条件那么发达的华夏国,因为救治不及时而丧命的也比比皆是啊。

  这是无解的问题。

  毕竟医院不是你说盖就能盖。

  它需要资金。

  更需要配备相关的设备,以及医生。

  不过以前赵平也想过,倘若把发展城市当中的大型医院往地方上迁移一些过去,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哪个医生愿意去那种穷乡僻壤之所呢?

  再者,去那种地方,医院的收支能处于平衡状态吗?

  难道全部靠国家补贴?

  所以解决不了。

  道路能解决好,方便乡村的人去发达地方就医,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而眼下,要道路没道路,要汽车没汽车,要医院没医院,要医官没医官,神仙来了都不好使。

  但这并妨碍赵平为宋明解惑。

  “宋太医院使,反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赵平耐着性子说:“大未王朝的医疗条件就是这样,难道因为我们建立医院了,那些距离远的患者出现不好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责任吗?”

  “我们不建医院,他们该生病仍旧会生病,该出问题仍旧会出问题,和我们的关系不大。”

  “我们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一大部分人就医问题就已经是好的开始。”

  “至于所有人的就医问题,我暂时还做不到。”

  “嗯。”

  宋明重重的点头。

  把这些话记录下来,才接着道:“先生,我顶多再留三日,三日后必须要启程回京了。”

  “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没有。”

  赵平说:“好好考虑考虑建医院的事情,回头面见陛下的时候,给他也提提意见,听听他的想法。”

  “皇上若是支持,咱们能省去很多麻烦。”

  “好。”

  宋明满口答应。

  入夜,赵平又开始忙起了造娃工作。

  第二日依旧是忙碌的一天。

  赵平先看了看夏泉他们训练的情况,负重越野,单双杠,仰卧起坐,俯卧撑,都有人在进行着。

  然后他又去了酿酒厂和纺织厂,都在有序进行着。

  完全不用他操心。

  哪怕是夏季管理着的房屋建造,也都干的热火朝天。

  根据夏季所言,不出十天半月,就能让赵平搬新家,并且学堂也能盖完,让赵平早日寻找教书先生。

  确定一切无碍,赵平便回家开始制香皂,酿酒,做霜糖。

  土匪剿灭,县令换成自己人。

  练兵,厂子都在按部就班的高速发展,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让赵平非常满意。

  然而还没到晌午呢,却迎来了第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