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规矩(第2页)


 果然,拜完外祖母,眼泪没擦就是拜见亲娘!母女俩相拥而泣!花姐将这些年的思念、这几个月的惊惶、这一路的委屈,统统都哭了出来。冯夫人也哭泣不已,哭得难过时,面纱糊了脸。


 沈老夫人道:“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来,再见见你舅母。”这是沈瑛的妻子,她的眉眼间仿佛有无尽的哀愁,人也瘦瘦的。又有沈瑛的女儿,只有五岁的样子。冯夫人指着一个年轻的妇人说:“这是你嫂子。”


 这是冯夫人嗣子冯骜的妻子,说是姓赵。


 花姐都一一见过了,沈老夫人道:“回来就好,你舅舅明天也回来了。都去换了衣裳,今天咱们娘儿几个好生聚一聚。你们也好回家安排扫祭。”


 李婆子引花姐到冯夫人那里换衣服,到了里间,冯夫人除下面纱,露出一张疤痕纵横的脸。花姐见了吃了一惊,伸手轻抚上了冯夫的脸,说:“一定很疼吧?”冯夫人按住女儿的手,两人又哭了一场。


 李婆子再她们收泪,更衣,再去沈老夫人那里。花姐将艳色的衣服拒绝了:“娘,我还在孝中。”


 冯夫人洗净了脸,说:“哦。在你外祖母面前,也不要多提那些事,她身体不好,别让她再伤心了。”


 “哎。”


 最后换了件淡色浅淡的衣服,冯夫人取了支珍珠簪头的簪子给她戴上:“戴这个吧。”


 彼此都很陌生,这餐饭吃得不是很热闹。第一是花姐还在孝中,第一是沈瑛的妻子总是不太开心的样子,第三个是冯骜的妻子与大家也不是很熟。


 沈老夫人经历流放,身体也不很好,吃完就歇了,说第一天还要等沈瑛。冯夫人就打发儿媳妇也休息,自己带着女儿同房睡。


 到得这时,母女俩才能好好说一说话,互相说一说这些年来的经历以及接下来的安排之类。冯夫人先说当初很仓促:“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可靠不可靠,那时候你爹已经下狱了,人外公家也没个做主的人。能将你送出去,总比留下来强,我只好将你送走了。天可怜见,他是个可靠的人!”


 花姐道:“爹……”她说的爹还是许友方,话出口就知道不太对,吐出一个字就不再说了。


 冯夫人道:“你爹是个君子。”她说的就是自己的丈夫了。


 花姐默默听她说了好些旧事,才说:“他们都很关照我,只可惜都不在了,许……家,还有我那婆婆。”


 冯夫人就问:“她怎么,又将你再转嫁了呢?好好一个孩子,她怎么敢,就这么待你?”这是她的女儿啊,怎么能像奴婢一样对待呢?


 花姐道:“当时族人逼得紧。”


 “唉,你现在这个丈夫如果好,也就罢了,又是个古怪的人。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呢?”冯夫人还是不太满意的,“她也是,哪有这么做的?”


 花姐道:“也是事急从权,他们都很照顾我的。”


 冯夫人抚着她的背说:“我的儿,你受苦了。你的性子也太好了,须知道,你性子一好,就有人会得寸进尺。你恪守礼教了呢,他们就不敢再越雷池。”


 花姐道:“并不是不想的,只是逼迫太紧,处境太难了。”


 冯夫人笑了,本应温柔的笑被一张九宫格的脸衬得狰狞破碎:“傻孩子,你还没明白。守规矩是最简单最容易的。男子建功立业难不难?定国安邦难不难?纾困解厄,难不难?就算想做一行的翘楚,技压群雄,都是难的。再说女子,做一才女,难不难?更不要说什么手刃仇人为父报仇了。可只要你谨守礼法规矩,也就有了一个令人称颂的长项了。尽可傲视同侪。她们有不足之处,你尽可指出。”


 花姐想到自己的经历,是她不想守规矩吗?四阿翁不让她守!


 可看着母亲的脸,她又沉默了。轻声问了一个问题:“那个听说,当年是将一个女孩儿与我对换了的,她呢?她的父母……”


 冯夫人的脸色不太好看,叹一声:“失散了。咱们家自己都遭了事儿,怎么还能叫奴婢家仆再跟着伺候呢?各分了一处,前儿我们还说,这样的忠仆太难得了。共患难过的仆人人啊!寻回来,我都不想给你哥哥,想留着给你当陪嫁了。”


 “还,还没找到吗?”


 冯夫人道:“我回来之后,你舅舅就托人去查当年的旧案。这些没入官的,流转都会有些记录。只是过去太久了,查找不易。”


 像冯夫人这样的,有名号的成年人物,又有自己的亲人在努力寻找,找起来当然快。冯夫人带走的那个女孩儿,当时年纪又小,长大一点就被迫与冯夫人分开。似这样没入贱籍的,本身就是不由己,冯夫人也拦不住。这一转手,再找就困难了。因为这样身份的人,是可以由官府调剂调拨的。


 而那一对忠仆夫妇,本就是家奴,也是发配或发卖的命,再找也没那么顺利。


 不一定是死是活,也不一定落在哪里。他们又不是冯家、沈家的骨肉,自然不会有人像寻找冯夫人、花姐这样下死力气,找起来就更慢了。沈瑛能为了外甥、外甥女亲自出京,是绝对不会为了家奴亲自奔波的。不是不想找,只是没那么上心。


 冯夫人说:“别想这些了,已经在找了。”


 花姐听出来冯夫人不愿意多提旧事,只得住了口,心里仍在想:他们叫什么名字呢?哪怕死了,我也想给他们立个牌位,做个道场。


 第一天沈瑛回来,家里又是一日开怀。花姐也只能相陪,只是装成腼腆,不与他们戏笑。


 冯夫人有许多问题要问弟弟,终于在回府前寻着了机会问沈瑛:“你说的那个极好的女婿呢?”


 沈瑛道:“别提了!犟种!没眼色的……”


 “嗯?”


 “他还是想跟着郑七呢。”


 “这是什么道理?”冯夫人心中不喜,“怎么能有自甘下贱,愿做皂隶的人呢?这就是你说的很好?”


 “好,自然还是好的,”沈瑛幽幽地道,“他想飞,就让他试试。”


 “五郎?!”


 沈瑛道:“也不要管他,看他会不会碰壁就是了。碰壁了再回来,就听话啦。”


 冯夫人道:“也罢。我看冠群也恹恹的。”


 “她这些日子经历的事有些多,姐姐别管得她太狠了。”


 “怎么会呢?”


 当天回冯府,又见了新哥哥,这哥哥看起来是个与于平仿佛的人物。当晚,花姐就到了府中自己的住处。这府是够大的,仆人也很多,花姐自己一个院子,住得比在朱家村还要强得多。可花姐总觉得心里难安。


 再起来雪已经很厚了,花姐去给冯夫人问安,冯夫人笑道:“来了,等雪一停呀,咱们就给你爹扫墓。然后去开祠堂,祭祖,叫你认祖归宗。还有,得给你外公他们扫墓。”


 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却绝口不提祝缨。


 花姐试探着说:“那……三郎也该一同……”


 冯夫人道:“你舅舅说,他还有正事,别打搅他。他是女婿,又不姓冯。你只管安心住下。”


 花姐问道:“他没来过吗?”


 冯夫人道:“他要过来的吗?”


 花姐虽然是跟母亲说话,已隐隐觉得口风不对了,及时止住了话题。心道:三郎,你究竟怎么样了呢?


 ————————————————


 祝缨在街上乱晃,她有一个想法,凡做事,想要做好就得预先了解。比如做神棍,就得练好功夫跳大神才能跳得精彩。算命骗人,就得练好眼力、打听好消息才能哄得住人。想在京城扎城,就得了解京城,哪怕在京城算命骗人呢?也得知道京城的布局,哪里是穷人、哪里是富人、干什么营生的有什么特点……


 雪一停,正冷着,她揣了点钱就晃出了客栈。甘泽、金良都有自己的事做,祝缨也不为难他们。先在街上一边转、一边观察、打听,办了几件京城串门常用的礼物,又添了一份京城据说流行的胭脂膏子,以及京城小孩子喜欢的玩具。跑去了金良家里,算是正式的拜访了一次。


 金良今天不在家,全家去了岳父家。家里来福收了祝缨的礼,还问她:“小郎君,留下帖子?”


 帖子这回事儿,还是在府城的时候假黄先生行骗那会儿于妙妙给她解说过的,祝缨心中一沉,掏了一张帖子给他。


 出了金良家,她也没地方可去,就在京里闲逛。原本是想请教金良,京城里像沈家这样的人家,登门得准备什么礼物的,金良不在,她也就不留了。


 第一天,金良找到了客栈,问她:“你找我有事儿?趁今天就办了,明天我假就没了,得回去了。”


 祝缨于是问了,金良道:“你现在登门,仔细给你脸子看!这样吧,我陪你去!”


 两人到了沈瑛府上,门上说冯夫人已经回家了,再去冯府上,门上说:“扫墓祭祖去了。得一阵子才回来呢!”


 金良皱眉道:“我竟把这事儿给忘了!你娘子找回来,他们是得扫墓祭祖的。可怎么不带你呢?”


 祝缨叹了口气:“回去吧。正好,咱们房子也没准备好呢。”


 金良对门上道:“告诉他们,姑爷来过了,既然他们不在,就等姑爷有空再来吧!”拖着祝缨回去了。


 一路上嘱咐祝缨:“这家人忒不懂事了!你就只管好好跟着七郎干事,有他们后悔来求你的时候!”


 祝缨问道:“郑钦差,还在忙么?”


 金良道:“忘了跟你说了,现在差使交了,就不能再叫钦差啦,要叫大人,或者等七郎领了新职称呼他的新职。反正,你这几天先轻松轻松好好看看京城,不好么?”


 祝缨又问案子,金良道:“不会拖太久的。陈丞相不愿意。”


 果然,祝缨又在街上蹓跶了十来天,就陆续有了消息。先是,陈蔚自杀了,这个消息很隐秘,但是甘泽、陆超等人是知道的,甘泽与陆超轮班跟着郑熹,这消息是他们来找祝缨的时候透露的。


 然后就是公布的结果了,盗墓贼判了几个死刑,又判了几个流放的。徐道士被打了一十板了,也开脱了出来。


 祝缨将这消息告诉了祝大,祝大道:“哎哟,他在这里没亲没故的,也太可怜了。”


 张仙姑又要骂他:“他是你爹?你这么上心?接回来你做好人,还不是我们娘儿俩操心?你自己连自己的衣裳都不洗,你还能伺候他?你有心不看看你老婆孩子都快累死了?!”


 祝大说:“这案子都结了,还不许我说两句?”


 祝缨道:“别吵了,既然担心,就雇个车,去接了他。”


 张仙姑道:“接来养着吗?这……哎哟,也不能看着他死,可咱们自己还没个着落呢。请医问药的,又该怎么办呢?”


 祝缨道:“不碍的,这京城有不少寺庙道观,也有人租住的。找个道观,给他赁间房,付两个月的房租,比咱们住店、租房都便宜。那里是道观,也有符水,也有药材,治得好就治,治不好就是他的命了。这样娘也不用操劳,爹也不用挂心。”


 祝大还在犹豫,张仙姑就骂他:“要不你跟他过,我们娘儿俩过,说好了,这钱都是孩子跟着郑钦差赚来的,你要伺候你这新爹,你自己养活他去!咱们散伙!”她就不明白了,祝大怎么对这个徐道士越来越好了?


 祝大道:“你瞧他多可怜,也就我还可怜可怜他了,我要不管了,没人管了。”


 张仙姑脸都气绿了,看了眼祝缨,把脏话给咽了:老猪狗,当年亲生的闺女你都要掐死,说不是儿子就不要了。现在倒知道一个老道士“可怜”了?还是拿闺女卖命的钱来孝敬他!


 张仙姑对徐道士没什么恶意,甚至有点同情,可是丈夫这样,她烦得不行!对外人比对老婆孩子好,真是个王八蛋!


 祝缨当机立断:“就这样了!”


 祝大哼唧了两声,终于同意了。张仙姑道:“老三,你来,拿钱给你爹,叫他知道这钱是从谁手里接的,是谁挣的!别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大水淌来的,由着他显摆呢!”


 祝大终于老实了,祝缨道:“我同爹一起去吧,我知道哪个道观合适。”于是雇了车,在大街上找到了徐道士,将人送到了一所偏僻的道观里,赁了一间单间,留了钱。这才回来。


 祝缨见徐道士也实在可怜,又单独给他留了两串钱:“徐爷爷,你拿着,怕有花用。”


 徐道士吃力地点了点头。


 祝大一步三回头,摇头叹息:“哎,可怜可怜。”路上还跟祝缨说:“郑钦差那儿,怎么样了?咱们早点儿赁了房子搬过去,花钱还能少些。我也能来看看老徐。”


 祝缨道:“案子判完了,应该没事儿了吧。”


 话才说完呢,回到客栈里却收到了金良来给他留的信儿——皇帝又派了郑熹一件新差使,仍然是要出京,所以大理寺卿的任命现在还没下来,祝缨的差使现在也还没有。金良也等人自然也是跟着出京了。金良让祝缨别急,先赁下房子搬过去住了,安心等着。搬了好了家,如果他还没回来,就去他家留个住址,他一回来就去找祝缨。


 这下,祝大也不提“看看老徐”了,老实窝在包院里跟张仙姑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