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泡 作品

第242章 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第2页)

  提到大学士,贾玉目光一热,尽显贪婪。

  他目光低垂,吟诵出两个字:“书山。”

  六月,杜预要去书山。

  贾玉,也要去书山。

  书山,见分晓。

  杜预怅然若失,回到家中。

  宋佳霖等人不知如何安慰他,只能提出陪他喝酒。

  但杜预摇摇头,示意自己一人静一静。

  太后赐婚、贾府抢亲,林如海退缩。

  这便是拆散杜预与林星河的三大因果。

  “王太后···”

  杜预不相信,王太后赐婚前,不知道林星河是自己未婚妻。这次赐婚,很明显在针对自己。

  无论太后赐婚动机如何,他与琅琊王家的累累旧恨上,又多了一笔血淋淋的新仇。

  “武媚娘···”

  杜预目光平静。

  多亏,他提前在宫中下了一步闲棋。

  当初帮助武媚娘,杜预只想多个助力,如今却变成了反击宫中黑手、唯一的杠杆。

  但三个因素中,林如海明明已倾向自己,为何默许贾府抢亲?

  桌上,只留下一封信。

  杜预拿起信笺,竟然是林如海留的。

  “我左迁南都礼部尚书,若有难处,可来寻我。”

  下面,是杜预爷爷和林父定下的婚约。

  林如海退还回来的婚约。

  “难怪···”

  杜预苦涩一笑,手指微颤。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林如海将女儿送还给贾府,换取从滁州知府左迁为南都礼部尚书高位,可谓一步登天。

  滁州知府,不过正四品。

  而南都礼部尚书,却是从二品的高/官。

  大唐疆土广袤、为便于统治,设有三都。

  都城长安,又称西都。

  神都洛阳,又称东都。

  南京金陵,又称南都。

  三都之中,都设六部。

  只是东、南二都的六部,只有尚书,没有侍郎,且品级比中央长安的六部尚书要低配一品。

  大唐礼部尚书,本是从一品高/官。南都礼部尚书,就是从二品。

  南都礼部尚书,虽然没有其他实权,但却拥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权力——主持南帏乡试。

  而乡试科举,考举人,便划江而治,分为北帏、南帏。

  此举太宗所创,为的是妖蛮遍地,旅途危险,避免天下才子,长途奔波,感染疫病或者路遇危险,出师未捷身先死。

  北方秀才,去长安、洛阳考举人,南方秀才,去金陵考举人。

  直到乡试之上,更重要的会试,考进士,南北举人们才统一前往长安赶考。

  林如海这一次升迁,步子不可谓不大。通常来说,哪怕从地方大员升迁,也不可能一步迈入从二品行列。哪怕是没有实权的南都六部尚书,也有大把人盯着,根本轮不到林如海。

  但林如海却完成这华丽转身。

  毫无疑问,权势滔天的贾府、荣国公府的力量,在背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这,才是林如海宁可无视诗成镇国、大有前途的杜预,而甘于将听妻子娘家的吩咐,把女儿送回荣国公府的关键。

  荣国公府,能让林如海升官,一步登天!

  而杜预,却什么给不了。

  杜预或许很有前途,但对眼下急于升官的林如海,他的潜力无法在第一时间转化成既得利益。

  所以,林如海义无反顾,抛弃了道义,背弃了婚约,拆散了杜预与女儿。

  杜预面无表情,无喜也无悲。

  世情,就是如此炎凉。

  世态本炎凉,人情薄如纸。

  林如海底层爬起来的读书人,好不容易攀附上一个如此权势熏天的家族,权衡之下,甘心为其所用。

  他作出如此抉择,杜预并不奇怪。

  “人情似纸张张薄嘛?”

  杜预嘴角微微翘起,眼神中闪过无尽寒意:“但老泰山,别忘了还有下一句,世事如棋局局新!”

  别的不说,光是这几天,杜预连续诗成镇国、鸣州,文宫四维猛涨。

  “我连中两元、诗成镇国,但在王家、贾家这底蕴恐怖的上等士族眼中,什么都不是!”

  “实力,唯有实力!”

  杜预目中,无喜无悲也无情。

  自从连中二元,史无前例的九甲上案首,他生存危机渐去,一度觉得天下之大,无处不可去的!

  直到这次抢亲!

  杜预失去的,不仅是未婚妻林星河!

  更有那一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面纱遮挡下、自我感觉良好的迷梦。

  这次抢亲,不仅狠狠打醒了杜预,更一把扯/下了大唐乃至本世界“学而优则仕”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暴露出这世界血淋淋、赤果果的残酷真相!

  等级森严、阶级固化的真相。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