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三山 作品

第 92 章 第 92 章(第2页)

  昨晚让薛远抱他那是下马威,如今朗朗乾坤之下,他再让人抱着那不是丢人吗?

  薛府远没有皇宫那般大小,顾元白走得慢,但也是稳稳当当地走到了薛府门前,宫中的马车已经备好,薛府一家上下前来恭送圣上。薛老夫人得知了昨晚发生的事,此时脸色蜡黄,颤颤巍巍地跪地给顾元白行了一个大礼。

  顾元白耐心地受完了她这个大礼,才缓步上了马车。

  常玉言看着圣上离去,面色复杂失落。圣上前两次待他是那般的亲厚,今日却像是没看到他一般,没有给予他半分神色。便是拜见也被拒了,陡然之下的落差让常玉言几乎要绷不住面上端方如玉的君子微笑。

  “薛远,”患得患失,“你是不是得罪了圣上?”

  圣上因为薛远而不想见他,这是常玉言唯一能觉得好受的原因了。

  薛远闻言,头顶青筋一突:“闭嘴。”

  *

  回到宫中后,顾元白顾不得休息,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两日堆积的政务。

  大恒朝有十四个府,二百四十个州。大大小小需要上禀到圣上手中的奏折并不多,但也不少,政事堂的大臣们会先按着各府州、急缓、类别进行区分,重要的需要圣上亲自处理的事送到顾元白的桌上,一些小事且繁琐的他们将会处理,并将处理好后的奏折互相批阅,再由特殊的人送到监察处的军政部中检阅。

  三道程序下来,再加上圣上偶尔也会去政事堂抽查,所以政事堂中的大臣也是勤勤恳恳,很少有奏折从监察处退回来重批的情况。

  但顾元白批改奏折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很大的不方便。

  地方上的奏折因为远在千里,更加不敢失去圣上的宠爱,因此同顾元白上折子时总喜欢拍马屁,彩虹屁一拍就是好几页,文章写得锦绣添花,顾元白真正想要了解到的要点反而一笔带过,含含糊糊地总是说不清楚。

  关于地方官员政绩评定的改革,顾元白早就有了章程,奏折的改革在其中必不可少,待到新一批进士选拔.出来之后,一些派往地方的人就可以从基层开始改变。

  奏折的呈现最好有个模板,他们只需要在模板上填下自己的治下的数据就好,这样如果形成了统一的习惯,不止是官员政绩清晰可明,全国上下的行政机关都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工程量,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田福生,”顾元白揉揉眉心,精力不济,“给朕煮一杯浓茶。”

  很多时候,随着王朝的延长,皇上受到的掣肘就会越多。

  开国皇帝时的军权和皇权生机勃勃,初代皇帝拥有掀桌子的能力,他们手里有兵,有打下天下威压,他们的改革可以自上而下。然而随着王朝的衰老,皇帝手中的权利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大恒的土地上攀附着错节盘根的豪强世族,这些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兼并土地违法犯罪,有些甚至草菅人命,这就是古代的黑.势力。中央怎么能忍得了地方?他们占着数万亩的良田、农户,有些与官府勾结,有些甚至把持了官政。1

  世族与世族牵连,一根藤上能牵扯一片污泥。

  皇帝不止要平衡好官僚集团、宦官集团与军权勋贵的平衡,也要对付这些豪强。

  这样的局面,只能用强硬的手段打破,再重新构建顾元白的秩序。

  顾元白知道大恒朝周边有敌国觊觎,也知道境内某些不安定的因素。

  而境内的因素,就有他的一些放纵。

  他故意放过了权臣卢风的一些残部,对他们的逃亡视而不见,就是因为顾元白留着他们还有用。

  可能在一些人的眼里,他这个皇帝坐的岌岌可危,这个天下即将迎来动荡。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顾元白就在等着这场动荡,甚至在背后隐隐推动着境内的变动。他将卢风的残部赶到了他想要他们去的地方,打算借此动荡拔掉大恒国体内扎得最深的一部分毒瘤。

  他打算借着敌人的力量,来踏平豪强世族的土地和财富。

  等敌人们踏平了豪强世族之后,顾元白会用最仁善的名声,去接手那些陷入敌人手中的土地、农民、金银。

  他会用站在道德最高点的王师的名义,去将这些残暴贪婪的反叛军一网打尽。

  这治患的法子,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个后人,在无数汛期水患之中得来的方法。

  是在古代这个大环境中最靠谱的方法。

  工部尚书一脸遗憾,喃喃:“可惜,可惜。”

  此时,褚大人才刚刚看完这份文章,他边看边思,神色偶尔凝重偶尔带笑,看完之后忍不住道:“圣上,此法可行!”

  顾元白笑问道:“褚大人也觉得可行吗?”

  褚大人向来严谨,但此时却大胆地点了点头,“若是按上面所言内容一一施行,臣觉得可行。”

  户部尚书急了,“圣上!春播即将开始,会试也要花费银财,贡院正在重新修缮。圣上的陵墓也已选好了址,今年就要开始修建了。不止这些,圣上养兵花的军需更是不少,每日都不可停。若要修河道,国库周转不过来啊。”

  君王生前继位初期便要开始修建陵墓,但顾元白虽继位的早,却大权旁落,直到如今才刚要开始修建陵墓,就更加着急了。

  顾元白安抚地朝他笑了笑,“朕明白。”

  “治理天下,总是离不开钱财,”顾元白不急不缓道,“只要有钱了,才能修路,才能买马,才能练兵……朕并没有决定现下就开始治理黄河水患。黄河水患分为春汛和夏汛,春汛为三四月,夏汛则是六至十月,朕将诸位大人叫过来,正是想要共同协商春汛一事。”

  工部尚书疑惑道:“圣上,先前几年并没有出现黄河水患,为何今年如此在意呢?”

  顾元白闻言,将手中的茶杯往桌子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轻响:“朕也想知道,为何黄河中下游已下了半月的雨,却没人来通报朝廷呢?”

  ……

  !

  两位尚书和一位郎中双膝一软,扑通跪在了地上。

  顾元白不出声,让他们自己跪着,在安静的落针可闻的环境中不断猜测,直到他们头顶因为自己的猜测而冒出细汗,顾元白才道:“起来。”

  大恒朝没有丞相,六部直接把控在皇帝手中,没有内阁,但设了枢密院和政事堂,枢密院管理军机大事,政事堂把关政务,也是直接把控在皇帝手中。

  皇权如此盛大的时候,竟然会有人瞒着不报,那些地方上的人胆子怎么这么大!

  而圣上又是如何得知远在千里之外的黄河雨季的?

  三个大臣越是深想,便越是恐惧。他们软着身子站了起来,不敢多说一句话。

  “褚卿,”顾元白缓和了语气,“朕知你对治水一道颇有了解,此番时日无多,朕设你为安抚使,派你去防御黄河春汛,朕要求不多,只要这小汛期酿不成大祸就可,褚卿,你可愿意远赴黄河?”

  褚寻毫不犹豫地又跪倒在地,他高声道:“臣必定用尽全力,不辱使命!”

  顾元白从桌后走了出来,亲手将他扶起,“此番前去,朕还有一事相托,褚卿要帮朕查出究竟是谁隐瞒不报!那些地方官随褚卿去查,不要怕他们,朕为你做主。若是有麻烦,朕允本地都督带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