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官好见(第2页)

 在他看来,这么一大群年轻力壮的移民在城里干吃闲饭,完全是浪费。

 他不知道,这些移民大多数都是刚从东瀛郡送过来的,连话都说不清楚,东西南北都没怎么分清。

 另外,他也不知道,运营一个海港,需要多少码头工人,又需要多少城建工人和服务人员。

 这也不怪他。毕竟于得水长期在农村工作,呆的最久的地方就是县城。

 这话也救了姜士信。

 对啊。把这些移民都送去开地,地不就有了吗?至于能打多少粮食,那就看这个满嘴种子土地的老总督的本事了。

 姜士信立即说,领导放心,我这就去办。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才有了第二批移民向内地的大迁徙。

 总之,姜士信认为,我是按总督的意思办事,这没错。而且这事儿必须得从速办理。不能让于总督说我办事不利。他要给于得水一个雷厉风行的好印象。

 而于得水认为,姜士信你都有移民的经验了,你说马上办,那就是有把握。

 两个黑龙江行省的最高长官一拍脑门,想当然的就做出这样的决定。却苦了那些鸡毛没有的移民了。

 孙龙江从城内一些居民口中打听到这次移民的大致来龙去脉。心里也一阵窝火。

 不行,我得去找总督说说具体情况。这事儿再这么弄下去,非得造成大批人员死亡。

 孙龙江带着为民请命的心理,带着警卫员直奔总督府。

 到了总督府之后,守卫的士兵都认识孙校尉。于是禀报给于得水。

 于得水易一听,有基层来的干部来了,当即把孙龙江请了进来。

 因为他在海参崴呆了半个月后,也逐步厘清了这里的一些情况。觉得一些事情和姜士信说的不太一样。

 所以也迫切想了解一下内地的实际情况。

 按照他的脾气,应该带人下基层亲自去看看,去调研。

 但姜士信却说,现在内地不安稳,随时可能有扶余人来袭,所以大人您还是在海参崴待着,坐镇指挥就行。海参崴有我在这里,那是绝对安全的。

 除了安全原因之外,语言不通也是个问题。

 于得水是西北人,姜士信是幽州人,而他们的属下也来自不同的地方,东瀛郡移民那边,更是操着本地方言,叽里咕噜的根本听不出他们的意思。只能靠姜士信提供的“通译”来转述。“通译”是姜士信的人,东瀛郡来的人有些建议,通译根本就不给翻译。反倒站在姜士信的立场上,就说些好听的话。

 所以,于得水也很发愁。

 现在好了,孙龙江是来自第一线的军官,而且还负责了第一次大移民,他是最了解实际情况,最有发言权的。

 所以于得水很高兴,也很亲切的接见了这个营长。

 孙龙江本来是一肚子气去的。见到于得水后,也没打算说好话走上层建筑,为自己谋取利益。

 见新任总督于得水居然是一个头发花白,面色黧黑,手指头全是皴的小老头,还一点架子都没有。

 孙龙江也很疑惑。

 但他本能的感觉,这个小老头可能会听进去他的话。于是毫不客气的把军屯和移民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一五一十的说了。

 于得水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怎么滴,这孙龙江说的和我之前听的都不一样呢?”

 但于得水不糊涂,他也是在衙门里呆过的人,知道孙龙江说的可能才是真实情况。

 但他也没轻易就否定了姜士信的说法。毕竟,他们俩人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一定有出入。在他看来,姜士信也是坚决执行着帝国皇帝大垦荒的战略的。这也没错!

 “行,你反应的事情我知道了。移民所遇到的困难,是我这个总督考虑的不周全。让这些百姓受苦了。我会再给那些移民调拨一些应急物资过去。另外,还得委托孙校尉你,把那些移民安置好。这也算帮我办事了。”于得水听完孙龙江的话,沉吟着说。

 之后,提笔写了一个条子,让孙龙江去物资处去领东西,先应急。后续所需物资,会不断运过去。

 “嗯,行,请总督大人放心。我孙龙江一定会把这些移民安置好。”孙龙江见于总督也是个真办事的人,双手抱拳,恭敬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