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天降大任(第2页)

 不过,刘伯当依旧没有主动上书请战,而是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研究兵书战策,并且不断派人刺探着大梁内部的军情,并且根据这些情况在心里做着各种军事计划。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刘伯当作为一个大军区司令,又驻扎在帝国的中心位置,陈长生当然要时刻掌握他的心态和动向。

 “陛下,聂胜和邢亮等将领还要对付大同的守军,另外青州渤海王赵康也呈困守犹斗之势,李大勇也在大夏替陛下守着西方的疆土,陛下要想拿下关中之地,还需要选一良将啊!”李牧进言道。

 “嗯,你说该用谁好呢?”陈长生含笑看向李牧。

 他现在越来越爱和李牧唠嗑,因为李牧总能说到他心里去。

 “咳咳,陇西刘伯当刘将军掌管着陇西一军之兵,陛下每年在陇西军身上也不少花钱。都说兵是打出来的,光养着恐怕也不能形成战力,另外也不能看出他们是否对陛下忠心啊。当然,这只是微臣个人的一点想法,至于

 派谁去,陛下心中早就有数了。”李牧说。

 “哈哈,李牧啊,你也别总微臣微臣的了,你现在可不是微臣,而是朕的肱骨重臣,也是朕肚子里的蛔虫啊!嗯,现在该是用到刘伯当的时候了,否则这把刀总在刀鞘里藏着,慢慢会生锈的。”陈长生哈哈一笑,允了李牧的建议。

 陈长生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愿意和这些大臣聊天,听他们对事情的见解和看法。一方面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他也是在考察众臣的见识和心机。

 李牧和刘伯当没有啥交集,更别说是有什么交情了。

 夺取关中之地是帝国的一个十分重大的战役,谁能够拿下关中,也就是拿下了大梁北方地区。这个功劳可是大大的。

 李牧并没有推荐自己知近的人,也没有拍马屁推荐陈长生的亲信,而是推举了刘伯当这个被冷落的降将,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格局和肚量是非常大的。的的确确是为了大凉的江山社稷考虑,因才适用,并没有考虑营造自己的势力小圈子。

 这样的人,才用着放心!

 既然已经定下了这件事,陈长生就着人将刘伯当宣召进东都面圣,要面授机宜。

 圣旨送到刘伯当那里,刘伯当一楞,然后马上跪在地上,冲东方叩头,感谢隆恩。

 “将军,自从咱们降了大凉,皇上可从没有召见过您,你这一行,不知是福是祸啊。”刘伯当

 的手下有些人担心陈长生忽然召见刘伯当进京的目的。

 按照他们的想法,刘伯当应该以军务在身,听调不听宣才是。毕竟,陇西军区要对付大梁的故都,那里有大梁的重兵与陇西军对峙着。皇上让他办事,直接派人下令就是,又何必让刘伯当去京里折腾呢?

 刘伯当一瞪眼,你等莫要胡言,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皇上也没说要把我怎地!你等是要让我和皇上生出嫌隙,是要害我,再有妄言者,杀无赦!

 说完,刘伯当只带了两个亲随,轻车简从,当即直奔东都而去。

 这些事儿这些话,当然立即有人秘密记载下来,然后飞鸽传书,送给陈长生那边去了。

 从陇西地区到东都蓟州,正常行程要十天八天,而刘伯当只用五天就赶到了京师。

 速度之快,让陈长生也有些意外。

 听说陈长生正在宫外等着,陈长生一抬手,立即宣刘伯当觐见。

 当刘伯当风尘仆仆走进大殿时,陈长生站了起来。

 “哎呀,伯当,朕可想死你了。”

 “末将也日夜思念君恩啊!”刘伯当见陈长生高据庙台之上,也是百感交集,一拜再拜。

 “你们有没有别的事儿?没事儿大家散会,都各忙各的去吧。伯当回来了,没特别紧急的大事儿就别找我了。”陈长生对殿上那些朝臣挥挥手,遣散了众人,然后下来拉住刘伯当的手说,“伯当啊,

 我忙你也忙,咱们都多长时间没见了,来,今天好歹咱们要好好喝一杯的。”

 “好,好。”刘伯当连声说了两声好,声音已经有些哽咽。

 这就是陈长生做人做事的办法,虽然他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对刘伯当这样的将领完全可以颐指气使,但他偏没有。他就是要用哥们情谊让刘伯当死心塌地为他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