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四百零五章 钱惹的祸(第2页)

 “丝——照你看来,我们就不得不买他们的东西了?”亓无忌有些恼怒。

 “陛下,这些机械乃精钢所造,十分耐用,而且他们还派来了工匠维护,就算修完郑国渠,那些机械也一样可以用于我大梁的别处。而且,随着我大梁炼铁业的发展,日后一定也能仿制出来,对我大梁赶超对方也是个促进......这也是一举两得之利啊!”王猛侃侃而谈道。

 “嗯,也有些道理。”亓无忌沉吟着说。

 不过,花了五百万两银子,征集了五十万民夫,这修渠的工程还没怎么动,他究竟有些心痛。他现在有些怀疑举全国之力去修一条水渠是不是有些不值得,毕竟,青州那边,将军们要军费粮草也要的很紧。而现在,北方几个州的男丁不是被征去打仗,就是被征去修渠了。

 “陛下,臣以为应该停止修渠,修如此长大之渠,实在是大凉耗费我国国力之诡计,陛下万万不可上当啊!”这时,又有一个

 大臣站出来,恶狠狠的瞪着王猛说。

 “廖御史,你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丞相大人暗中通敌?”这时,王猛手下的一个小弟不干了,勇敢的站出来挡枪。

 “我可没说是王丞相之过,我只是说那陈长生居心叵测,暗中算计大梁。须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始终不死!我们又怎么能把敌人当成朋友,期盼他们发善心帮我们呢?”廖御史展开双臂,慷慨激昂的说道。

 “咦,按你的意思,除了打仗,咱们国人就不用吃饭了呗?陈长生是怎么起家的?那是西北褚郡大旱,流民四起,才让他平地青云,难道你还想让这种事情再发生一次?”有一个王猛手下站出来诘问道。

 “我凑,现在谈天灾,那人祸呢?青州那边赵康始终为难我大梁,最近的军报,青州那边又出现了东胡蛮人,数以千计啊!东胡原本是渤海国的游猎之民,怎么就跑到青州去了,这难道不是他大凉故意纵凶害我们吗?”廖御史又回怼过去。

 “青州的事情自然有将军们去解决,陛下派出二十万王师,已经把那个匈奴小王撵到海边去了,难道区区几千胡人入境,就要我大梁停止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程吗?要知道此渠一旦修成,必将让皇上名垂千古,大梁百姓万世歌颂!”王猛的小弟又跳出来一个,偷换概念的同时,还没忘拍亓无忌的马屁。

 “哼,修一条渠是会让后人记

 住皇上的功德,可现在呢,即便你们不看抖音快手,难道不会到小酒馆大排档去听听百姓们怎么说吗?实话讲,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民不聊生了。可是你们还在蒙骗陛下!大梁就是被你们这群败类给坑了!你们这群占着茅坑不拉屎,拉屎也拉人家柴堆上的败类,怎么就不干点人事儿,为普天下老百姓想一想呢?”廖御史气得手指发抖,指点着这几个人骂道。

 王猛此时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要不是碍着读书人的面子,他都想打骂敲你哇,你么一个小小御史在我这里找存在感来了?你不知道我在这里头弄了多少好处吗?

 “呵呵,廖御史,你的论调可是和大凉陈长生有些像了啊,彼国也是口口声声考虑普天下百姓,可大凉却屡屡危害我大梁朝,另外,按你这么说,修渠就是为祸百姓了呗?那这个渠,不修也罢,免得陛下遭人咒骂!”王猛冷笑一声,一边说廖御史有通敌之嫌,一方面又将祸水引向亓无忌。

 行了,你们都别特么吵吵嚷嚷的了,整的朝堂跟菜市场似的。

 青州的事,要尽快解决!渠,也要继续修!暂时老百姓是受了些苦,可是修好渠,好日子再后头,按你的说法,我现在就应该什么都不管,只在后宫里享乐就对了,还为什么天下苍生,大梁朝千秋万代做考虑!

 “是,陛下英明!”王猛急忙拱手称颂。

 “要修好渠,你那

 边还差多少钱?”

 “今年所差也就三百万两人工费用.......”

 “一共呢?”

 “按工匠们估计,只要两年,两年就可将渠全线贯通。”王猛信誓旦旦的拍胸脯说。

 一年八百万两银子,两年也就是一千六百万两.....我凑,这么比修长城还费钱啊?这可是大梁一大半的国库收入!

 但话已经说出去了,亓无忌就不能收回来了。

 修渠是国策,国策既然定了,就不能轻易改了。至于钱,就由你们户部自己筹措解决吧。我这边,不饿死我就行了!

 亓无忌说完,一摔袖子,回后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