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 作品

第六百一十六章魏府大喜(第2页)

 “他们,他们真的开始了?”

 不可能,这才两天啊!

 西营地的灾民去做工挣银子,大部分地方都包吃住,这大大减轻营地内的负担。

 余粮多了,剩下的、不能做工的老弱病残,他们每顿分到的就多了。

 另外,去做工的家人也会带些肉食回来,给他们打打牙祭。

 孩子们年纪太小,无法做工,或让他们跟着农人,去营地外的地里松土,帮些小忙放放风,或让官员授课,叫他们念千字文、四书五经。

 西营地上下和乐融融,灾民们渐渐走出伤痛。

 灾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生活的希望。

 官员们看着营地里的景象,无一不感慨这变化之大。

 “本想着,公主不懂如何赈灾,只是走个过场,好让皇上封她做长公主,不料她如此尽心尽力,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儿。”

 “是啊。我天启若有这样的长公主,才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

 夸赞昭华的奏折到了宣仁帝手里,也超乎他预料。

 相比之下,舒莹就做得不尽人意了。

 她只知道分发粮食,甚至连这点小事都做得磕磕巴巴。

 死了好些灾民,都是因为她管治不当。

 说什么将功赎罪,他瞧着倒是乱上添乱。

 “传朕旨意,将两处营地都交由昌平治理。”

 圣旨传到东营地。

 “公主,皇上的意思,这东营地还是您主事,但大事上还是由昌平公主做主。您配合着做就是了。”

 舒莹脸上的笑容狞然,“儿臣接旨!”

 该死的昭华!

 竟然要来抢她的风头!

 要管理两个营地,不是轻松事。

 昭华更忙碌了,以至于她没时间去过问其他事。

 比如,魏玠有没有回来,他现在如何了。

 她总想着,若没有意外,不出一个月赈灾就能结束,来这儿后她也写过信给他,和他说了赈灾之事。

 他外巡回城后,应该会等着她,若真有急事,他一定会来此地找她,而他现在没消息,必然在处理皇上赐婚的事,她不必太着急。

 等处理完灾民问题,被封为长公主,她再和魏玠细谈赐婚和那秘药的事。

 可是,人都有疲惫失望、放弃的时候。

 她认为的理所当然,早已被渐渐消磨。

 魏府。

 大红喜绸挂满门廊。

 墨韵轩。

 魏玠已经换上喜袍。

 他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大病之人,活不长。

 明明是大喜的日子,陆从却是要哭不哭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