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第2页)

 “你们都好好的听好了,眼下的局面,不光是我大晋生死存亡之时,也是我龙亢桓氏生死存亡之际。自大司马和二兄亡故之后,我桓氏失去两根支柱,实力锐减。老夫以愚钝之资执掌我桓氏门户,常感压力巨大,力不从心。过去数年来,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对我的决策甚为不解甚至是不满。你们认为,我不该让出扬州,不该收缩于荆州之地,不该任由谢氏霸凌而假作不见,不该让宵小之辈肆意践踏我桓氏声誉而不予以惩罚。这些,老夫都知道。”

 “朝廷……为庾氏平反,那便是否定大司马当初的行为。这当然是羞辱。虽然他们归罪于郗超,给了我桓氏颜面,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对我桓氏的轻视。而徐州刺史李徽,为其义兄周澈平反,更是对我桓氏赤裸裸的挑衅。当初周澈刺杀桓序,是有目击证人的。那周澈一直就在李徽身边,他隐凶这么多年,将我们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件事,你们私底下气愤难平,怪老夫不说话。这些我心里都知道。可是,我要你们明白,老夫没有站出来说话,不表示老夫对这些事无动于衷。我为何要如此隐忍?很简单,我桓氏不得不隐忍保全。因为我们遭受了重创。大司马和二兄都去了,荆州军关中大败,襄阳失守,荆州危急。是北府军和东府军的进攻缓解了我们的危机。我桓氏在朝廷中的地位因此而降低,谢氏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我要做的,便是不能让我桓氏轰然倒塌,要守住最后的局面。故而必须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