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想买田地(第2页)

 寺院田多为“善人”捐赠、帝王公侯恩赐。寺院田享有特权,其田赋免交。

 最近几年父皇他迷恋长生之术,楚承瑜道,经常和附近道观的道长们探究养生之道。

 他赐给附近几个道观如山水观、羽化成仙观的田地就有好几万亩。

 楚承瑜叹息道。

 土地之多,令很多大臣不满。

 不过父皇还不是最过分的。

 楚承瑜娓娓道来,前朝陈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时,把田地分为三等,上等的肥沃田地,多赐给寺院,使寺院田地增加。

 寺院田的田赋免交,使主要靠田赋为财政收入的朝廷官府收入减少。

 有的农民和寺院联合,把自己的田地报以寺院田,以逃匿田赋。

 冯醉惜说道,那么我其实当了道姑之后,也是可以置办自己的财产的?

 楚承瑜说道。你以自己的身份可以置办,但是那个道观里估计也会有自己的田产。

 按照大夏朝律法,出家之人也是可以拥有自己的田产的,旁人不得觊觎。你置办的应该算是你自己的资产。

 冯醉惜说道,那我就放心了,那我就在附近买一个田庄吧,将我府中的这些人大部分放到田庄那边,也算是和我有个照应。

 而且我还想买,多买一点土地,种些粮食、棉花。

 怎么想起来买地了?楚承瑜疑惑问道。

 冯醉惜沉思道,嗯,我想种些粮食。现在这些金银放在手中,对我来说作用不大,我想把它们都换成田地,种上粮食和棉花。

 然后再在距离燕连山附近的城池,也买一些田地,也种上粮食和棉花。

 你想给冯伯父,还有几位兄长提供粮食,难道京城拨过去,朝廷拨过去的军粮不够用吗?

 楚承瑜不愧是皇子,对这方面很敏感,他皱了皱眉。

 冯醉惜和他也不藏着掖着,就实话实说道,提起这个我就一肚子火气。

 朝廷送去的军粮,压根不够用。

 我父亲都把我娘的嫁妆给掏干了,为了养这些军士,还有治疗伤兵和抚恤战死的将士的家人。

 冬天的时候,朝廷送过来的棉衣里边,根本就不是新棉花,都是草絮、稻草和旧棉絮,甚至还有苇絮。

 特别糊弄人,根本就不能御寒。很多将士就在那里,饿着肚子,穿着极薄的破棉衣,抵御西戎和北狄,保家卫国!

 什么?楚承瑜怒了,他近两年四处流浪奔逃,也见过很多贪官污吏,但万万没想到,在最前线的将士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冯醉惜声音有点儿哽咽,她想到了前世父兄的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