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白人酋长与棉花(第2页)

 历史上1840年,奥地利帝国生产棉布100万锭、法国300万锭、英国1500万锭,德意志诸邦为120万锭,其中萨克森生产了60万锭。

 这也是为何萨克森只有原来国土的三分之一,依然敢和普鲁士叫板的底气所在。

 此时(书中的世界线),奥地利帝国生产棉布数量达到了150万锭,原因是纺织业得到了墨西哥的棉花支持,同时又开拓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市场。

 法国的棉布达到了360万锭,虽然在埃及损失惨重,但是却意外得到了德克萨斯的棉花产地,大量的廉价棉花涌入法国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其实此时奥地利的工业能力不弱于法国,单论机械制造更是欧陆第一,就连萨克森(德意志诸邦和意大利诸邦用的也是奥地利的织布机,只不过用量都不大。)用的纺织机都是奥地利生产的。

 但奥地利帝国仅仅生产了150万锭棉布,不是其他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棉花。

 英法两国吃进了运往欧洲84%的棉花,其余的欧洲各国只能吃英法剩下的残羹冷炙。

 此时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应商是美国,它实际上是英国人的狗腿子,随时可能会与其合谋提高棉花价格对某国实施制裁,甚至直接断供,这种被

人卡脖子的感觉相当不好。

 同时期巴西和墨西哥两国的棉花产量总和,大约是美国产量的3%。这两个国家,墨西哥连年战乱,加上人力资源贵乏,种植面积小,市场等诸多原因叠加在一起,使其棉花产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

 巴西虽然和美国一样是奴隶种植园经济,但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使巴西的棉花单产非常低。

 而且巴西当地的庄园主非常懒散或者说异常,比如弗兰茨已经多次在向其疯狂进口橡胶,然而其扩大产能的速度却依然跟不上需求,甚至宁可派奴隶工人去采野生橡胶,也不愿意扩大产能。

 埃及倒是曾经接近过美国的10%,但由于战争和阿里政府的失势,棉花种植遭受了重大打击。

 当地的农民并不相信棉花,也不信任货币,他们更相信可以吃的粮食。于是乎大片的棉田成了粮食基地,这让法国人感到十分无奈,但对于英国人来说则是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并不依赖埃及的棉花。

 同时整个欧洲没有一处优秀的棉花产地,适宜棉花生长的只有西班牙南部的小部分区域和希腊南部的部分地区,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与非洲生长的长绒棉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棉花不仅仅是可以做成棉布,还是战略物资。

 硝化棉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无烟火药的重要原料,含氮量低的硝化棉,用以制造喷漆、人造革、胶片、塑料、油墨等。

 无烟火药的价值,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人类继黑火药之后,第二种应用广泛的炸药,没有它,甚至无法进行现代战争。

 任何一个强国都对优质棉花有着强烈的需求,没有它就没法持续战争。

 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对消毒杀菌概念的普及,棉花在医疗上的消耗也会成几何倍数增加。

 轻工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棉花....

 现代非洲棉花产量低,是由于投入少,种植面积小、基础水利设施缺失、管理疏漏、品种劣化等诸多原因导致的,并不是这片土地不适合种植棉花。

 奥地利帝国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就要突破棉花这一限制,所以西非的殖民计划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