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青岛是座小城,也是座新城,原本只是个归属于即墨县下的小渔村,万历六年时任即墨县令许挺上疏朝廷请开海禁,之后明廷准许在即墨县沿海的金家口、女姑口和青岛村三地开放海运,青岛由此建港,并日渐繁荣。

 至明末规划三方平辽策,登莱地区成为辽东重要的后勤基地,青岛位置优良、地扼南北海上交通要冲,处胶州湾外、黄海之滨,南物北运不必入胶州湾便能直去登莱,青岛便渐渐超过金家口和女姑口,发展成即墨地区重要的海港市镇。

 后满清占据山东,满清的水师出海南下侵袭残明的上海等地,需要一个驻屯的港口,尚可喜便选中了青岛作为军港,在此大兴土木,沿海建设了不少炮台水寨,让青岛成了登莱南面最主要的海港之一。

 青岛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本身并没有城墙,尚可喜只在城内建设了一个兵堡,用作囤积物资和军队居住之地,青岛的防御主要依靠城外沿着海岸线建设的炮台和停泊战船的水寨码头,大熙船队的火力打击,瞄准了这些地方。

 领头的六艘仿西式大盖伦船首先调整位置,侧面正对陆地,侧身三层炮窗全部扯开了挡水防潮的挡板,百余门沉重的重炮伸出炮窗,黑洞洞的炮口直直的瞄着陆地上的清军炮台。

 陆地上的清军乱逃乱窜的身影清晰可见,炮台上的火炮也扯开了炮衣,搬运炮弹和火药的民夫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不少人顾不得清军军官的鞭子和刀枪,抱头鼠窜的乱逃起来。

 哨声响,鼓声响,金钟响,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炮声隆隆响起,喷涌的硝烟瞬间在海面上形成一道浓雾,上百发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飞跃大海,砸进陆地之上,一时间海边到处是树木折断、土石飞溅。

 海上波浪翻涌,战船起伏不定,广东水师的水手炮手不少还是初上战场的新手,平日虽然训练严格,但到了实战环境中难免会有错漏,炮弹射失不少,砸在软绵绵的滩涂之上成了废铁。

 但只要有炮弹砸进沿岸的炮台之中,便会激起一片片血雾,不少炮台经过加固的护墙连第一轮炮击都没挺过去,哗啦啦倒塌出无数的缺口,炮台中的清军不管是官还是将,纷纷争先恐后的扔下火炮仓皇逃命。

 陆地上出现了一排旗帜和兵马,李明忠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猜测他们都是从即墨城赶来的清军驻军,但他们似乎被这声势浩大的炮击吓住了,停留在远离海岸的陆地上,踌躇着不敢向前。

 “继续火力准备,陆师准备登岸!”李明忠下令道,船队中的福船和广船也在调整船体准备轰击,其余中小型船舰则进一步的向着海边推进,它们搭载的老式火炮射程更近,只能冒着被海岸炮台击毁的风险抵近射击。

 海军舰队和海岸炮台防御工事互轰其实是件非常吃亏的事情,青岛作为清军水师的军港,炮台工事建设称得上完备,至少在李明忠看来挑不出什么错漏之处,但再好的防御工事也需要坚定的兵将去防守,清军的炮台至今一发炮弹都没有射出来,让李明忠确信清军已经吓破了胆,所以他才大胆的指示战舰抵进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