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朱佑樘:我太难了


 见朱佑樘发懵,李青换了个问法:“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补充道:“不局限于大明皇帝。”

 人人都有理想,尤其是少年时期,而这个理想,往往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憧憬的未来。

 朱佑樘是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他的志向很重要!

 基于此,李青才会问这么个问题。

 朱佑樘想了许久,才道:“汉文帝那样的皇帝。”

 “汉文帝……”李青沉吟了下,点头笑道:“下一任的政治土壤,倒是符合你的志向。”

 朱见深搞完事情,大明许多潜在的隐患也会随之消弭,后继之君最好不折腾,且也没折腾的必要了。

 汉文帝推崇黄老之学,确实符合朱佑樘接任后的志向。

 李青颔首道:“不错的理想。”

 顿了下,“但你知道,想做到汉文帝那般,需要具备什么吗?”

 “勤政爱民。”

 “汉文帝爱民,却并不算勤政。”李青摇头。

 朱佑樘挠了挠头,问:“需要什么啊?”

 “极致的权谋之术!”李青道,“汉文帝是藩王入京,他当时所在的背景,庙堂波诡云谲,可谓是凶险到了极点,他这个皇帝都是大臣定的……”

 说着,他忽的皱眉。

 这剧本……貌似嘉靖皇帝也拿过。

 “先生?”

 “啊?哦。”李青清了清嗓子,道:“读史不能光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他是如何做的,史书留给我们的只是结论,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反推。”

 顿了下,他道:“汉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尽管他推崇黄老之学,不够勤政,但文帝一朝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绝对称得上明主;

 可若结合当时的背景,你就会发现,他能做到那般,其中的难度会是多大;

 但他还是做到了,这才是文帝的厉害之处。”

 李青不教具体细化的东西,他教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前提是你得读懂,读透才行,你若光是看到这个皇帝英明,那个皇帝昏庸,那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李青道,“国家施政当因时因势而定,不是说,你想成为文帝那样的皇帝,照着文帝学就可以了,懂吗?”

 朱佑樘听不太懂,却是觉得李青说的很有道理,点头道:“我记住了。”

 他没有不懂装懂,只是将这话牢记在心,并不耻下问:

 “但先生的话,我不太懂,还请先生明言。”

 李青伸出两个手指,“我教你两个方法,一是钻研,二是总结。”

 “钻研,总结……”朱佑樘喃喃重复了一遍,问:“具体呢?”

 “具体要你自己钻研,总结。”

 朱佑樘:“……”

 李青却道:“自己领悟,远比靠别人掰开揉碎地喂,要强的太多;

 你且记着,他日你做了皇帝,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很多人带来好处,亦或坏处,而人人都有私心,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要对事物的严格判断。”

 朱佑樘听得很吃力,不禁问:“先生,怎样才能做到这样?”

 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对只教方式方法,不教具细化的教学方式,朱佑樘很不适应。

 他还是想学简单一些,最好举个案例,讲其然,及所以然。

 这终究只是个七岁的孩子。

 李青并未气恼和不耐,这是人的天性,况且,小太子也没接受过这种教学。

 他耐着性子道:“这样吧,你先把我之前的那些话记下来,回去后誊写在一个小本本上。”

 “好吧。”朱佑樘怏怏点头。

 他觉得李青教的太粗糙了,学起来极为费脑筋,远没有平时学习轻松。

 他却不明白,这不是李青教的糙,而是干货太浓缩了,他这是‘消化不良’。

 …

 朱佑樘记性不错,且小小年纪就写的一手好字,仅一刻钟有余,就把李青刚才的干货全部默写下来了。

 这倒让李青颇为欣慰,说明这孩子智商在线,且肯用功。

 字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小家伙儿显然下了大功夫。

 李青检查了一遍,露出满意之色:“收好了,以后时常拿出来看看。”

 “好的。”朱佑樘很听话。

 他有些怕李青,不是因为李青有多严厉,而是在李青面前,他仿佛失去了太子光环,就是个寻常孩子。

 若是不好好听讲,惹得老师发火,后果很严重。

 他弱弱问:“先生说,国家施政因时因势而定,那岂不是说……读史无用了吗?”

 “啪!”

 李青抬手就是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