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再见,永青侯(第2页)

 根本不存在什么因为俸禄低,而不得不贪污的情况。

 这么多年下来,李青也看透了,即便把俸禄涨到天上去,依旧不能杜绝官员贪污的现象。

 如师父

所说,人都是好了还想好。

 倒不如一点点满足其心理预期,也能更长久的安稳官场。

 当年老朱挥舞屠刀,并非没有收获,至少,他给了大明官员足够低的心理预期。

 后世之君稍稍好一点儿,就能让其心里好受许多。

 李青也不想,行拔高官员心理预期之举!

 君臣二人频频举杯,气氛融洽,两人相处没景泰朝时和谐,却更接地气。

 就像……长辈和晚辈。

 虽说,晚辈叛逆些……

 次日,

 李青、和忠,率五千骑兵,赶往河套地区。

 这五千骑兵并非是去打仗,而是补充河套草原部落勇士出走,造成的空缺。

 朱见深停了早朝,率百官相送。

 这次出兵,可谓是众望所归,众人脸上乐呵呵,心里也乐呵呵,一路送出皇城。

 再见,永青侯;

 最好……再也不见!

 望你此一战,名垂青史……

 ~

 七月初。

 李青一路军抵达河套,驻扎下来。

 数年不见,河套整个大变样儿了,他当初规划的区域得到了完全开发,且逐步向外辐射。

 李青策马参观,抚宁侯朱永陪同,讲述着这些年河套的发展过程。

 朱永道:“现在牧场贮备的大小马匹,已达八千之多,耕地较之永青侯设想,也多了近三分之一;

 除了交税,还有很大剩余……”

 “嗯,甚好!”李青欣然赞道:“河套能有今日,抚宁侯功不可没,以后封公指日可待啊!”

 “哪里哪里,永青侯言重了。”朱永干笑道,“您都还没封公,朱永何敢妄想?”

 “哈哈……我们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李青噎了一下,“你比我年轻,进步空间更大了,我打完这一仗,也该归乡养老了,你就不同了;

 皇上对你的倚重,鲜有人能及得上,好好干,封公并非妄想。”

 这是朱见深不远千里,给朱永画的大饼,李青只是代为传达。

 不过,他日朱永封公,也几乎是板上钉钉,如今大明可不是明初将星云集的时代,朝廷能拿出手的不多,朱永绝对算一个。

 朱永被李青拍了两下肩膀,只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不禁咧嘴笑了起来。

 他和李青相处过,知道其一向不无的放矢,李青这么说,多半是有皇帝授意。

 一时间,朱永心潮澎湃,干劲儿十足。

 “永青侯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可有我帮得上忙的地方?”

 李青想了想,道:“你帮忙统计一下愿意跟着去漠北的人,在保证河套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动员一些人出来。”

 顿了顿,“以后这里多备一些粮草,以作我们这一路军的补给,这个来之前,我跟皇上议定了;

 我们的补给消耗,可抵消税收,也能让你们省心不少,不用再为交税运输发愁了。”

 朱永自然乐得从命,“完全没问题,除此之外,可还有我能效劳的吗?”

 “暂时没有了,想起来再跟抚宁侯说。”李青笑道,“眼下已是七月,再往后天气转冷,就不好行军了,抚宁侯尽快。”

 “永青侯放心,包在我身上了。”朱永拍了拍胸膛,“朝廷待遇如此丰厚,我有信心在半月之内,给永青侯组织一支不少于七千人的队伍!”

 李青含笑拱手:“如此那就麻烦抚宁侯了。”

 朱永抱拳还礼:“都是为朝廷、为皇上做事,永青侯客气了。”

 ~

 朱永一直镇守在河套,说话比李青好使多了,李青也乐得清闲,整日欣赏大好风景……

 朝廷的待遇很丰厚,愿意去漠北征战的,每月军饷五两银子,战死者,抚恤纹银百两,作战勇武者,另有奖赏。

 总共不过万,李青也没什么顾忌,花钱大手大脚。

 当然,这是户部出钱,要换成内帑,估计朱见深就得还价一部分了。

 李青也是吃准了户部,料定对方拿头拱,也得把他拱出来,于是乎,狮子大开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在河套生活虽说不缺吃喝且安稳,但……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

 干一年就是六十两,这还不包括按军功赏银,不说多,干一年就让一家人住大房子了。

 一时间,各部族勇士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