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下三滥(第2页)

 这手段太脏了,不是一般的脏,却让他无从下手。

 严查吧,倒像是心虚,不查吧,又像是默认,查又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偏偏这个对一国之君来说,最为重要。

 如何证明我爹是我爹,我是我爹儿,这是个问题。

 就算朱祁镇能证明,百姓那么多,他哪里证明的过来。

 朱祁镇被恶心坏了,他没想到这么下三滥的手段,也有人用的出来。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消息很快传出两省,甚至京师都有人传,几乎闹到了天下皆知的地步。

 朱祁镇百口莫辩,只能广发诏书先是澄清,后又严惩造谣者。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李青所言不虚。

 在朱祁镇这一通的操作下,确实起了效果,百姓喜欢吃瓜,但谁也不想招灾,渐渐地,也就没人传了。

 不过,朱

祁镇仍是抑郁难消,这次闹这么大,保不齐千秋之后,后世人如何说呢。

 这可是法统上的大事,他岂能不在意。

 “别被朕逮到,不然朕非活寡他三千刀不可。”朱祁镇无能狂怒。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摊上这么一档子事儿,他算是倒了血霉。

 七月底。

 王振先一步赶了回来。

 “皇上大喜,福.建骚乱基本平息,中秋之后大军便能班师。”王振满脸谄媚的说。

 “你怎么不跟大军一起回来?”朱祁镇问。

 王振脸色一僵,他自然不会说是张辅烦他了,赶他回来的,只是道:“奴婢这不是想尽快让皇上得到这个喜讯嘛。”

 “喜讯朕数日前就知道了。”朱祁镇笑着打量了一下王振,“嗯,黑了不少,却也不似先前那般孱弱了,看来你这次没少吃苦。”

 王振忙道:“能为皇上吃苦,是奴婢的福分。”

 “放心,赏赐少不了你的。”朱祁镇笑着说,随即,又补了一句:“千秋之后,朕之一朝的史书,必有你王振一席之地。”

 “谢皇上,谢皇上隆恩。”王振连连叩首,激动的满脸通红。

 对他来说,后面一句话,比前面的赏赐要重要多了。

 太监也求名,甚至对名垂青史的执念,比文臣还浓郁。

 他们没有子孙后代,但若是煌煌史册中有他们一笔一划,那便是最大的慰藉了。

 王振那个开心,一回司礼监,就把对食叫了来,两口子好生庆祝了一番。

 三日后,

 黔国公来报。

 麓川宣慰使思机发谋反,率军侵占大明辖制的孟定、湾甸,大肆杀掠;缅甸、暹罗蠢蠢欲动,战事有蔓延至云.南的迹象。

 黔国公请求增援二十万军队,一再表明十万火急。

 这一下,乱子有些大了。

 朱祁镇有些慌,京军还没回来呢,即便回来也需时间休整,边军不能妄动,卫所兵…一时间也调不过来。

 还有主帅人选……都是问题。

 他急召李青、于谦入宫,商议大事。

 于谦直接请战:“皇上,臣愿前往麓川平叛。”

 朱祁镇不好意思拒绝,却也不想答应,一来,于谦是文官,二来,于谦的势力够大了,虽说只是侍郎,但实权远超尚书。

 还有个唯他马首是瞻的吏部尚书王直,再让他带兵,会有失控的风险。

 李青建议道:“皇上,当务之急是先调卫所兵来,同时,九边也要抽调人手,不用多,一个地方五千人就成。”

 “主帅呢?”

 李青想了想,道:“英国公举荐杨洪,臣也以为是合适人选。”

 朱祁镇摇了摇头,直接给否了。

 原因无他,杨洪也是于谦的人。

 “皇上,奴婢倒是有个人选推荐。”一旁的王振小声说道。

 李青皱了皱眉,于谦也有一丝愠怒,倒不是生气皇上不用杨洪,而是气一个太监也敢插手军务。

 朱祁镇饶有兴趣地打量了眼王振:“是谁啊?”

 “兵部尚书,王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