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竖子不足与谋(第2页)

 “此番抬举李俊,想来也是定下这海军第一人的意思。”

 赵官家微笑点头,无论说的如何,这功课是做足了的,市井草莽之辈,能知道的这般清楚,看样子是真上了心的。

 再看老大,不免有些失望,市井之中说什么,你便说什么吗?

 赵官家继续问道:“关于此次齐王请封,你二人以为当如何处理?”

 赵

桓心中已是有些着急,回道:“儿臣以为,齐王此番首次正经上书,不可不慎,当允之。”

 “三哥呢?”赵官家看向赵楷。

 “儿臣以为大哥说的对,当允之。齐王非是虚言之人,既然奏疏上说李俊带回洋葱产量颇丰,那自是利国利民之事,如此功劳,封候亦可···”

 至于那王金明,赵楷没提,就当凑数的了。

 赵官家点点头,“挺好,去看你们母后吧~”

 “喏~”

 赵桓和赵楷走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嗯,皇宫是他们爹的家,不能算他们家的。

 “蔡卿怎么看他们?”赵官家开口问道。

 只有君臣二人的时候,赵官家说话总是有些肆意,肆意的有些~

 轻佻?

 就像这种虎狼之词,就让蔡京有些无奈,一个太子一个郓王的,我一个老头子看他们干什么?

 说谁好话,能以后给我升官不成?

 位极人臣,对于太子和郓王的事,蔡京一点都不想掺和,“嗯?老臣耳聋昏聩,没听到。”

 也不知道是没听到两个皇子的言论,还是没听到问题。

 赵官家摇摇头,没有管蔡京是不是真的聋,只继续问道:“蔡京对他两个今日所说,有什么看法?”

 眼见躲不过,蔡京只好坦诚以待:“太子殿下说的是,郓王说的对。”

 赵官家都被气笑了,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啊。

 看着蔡京,赵官家也知道不好难为人,自顾自道:“老大没个定性,人家说什么,他便说什么。老三倒是聪慧些,只是到底是少了见识。”

 蔡京一愣,今天这官家属实有些坦诚了,连两位皇子“作弊”都直接说的。

 太子赵桓明显也是人指点的,说的不一定对,但是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说的应该是当今官家想听的。

 至于郓王,说的头头是道的,但是也就是听上去头头是道的罢了。

 “陛下春秋鼎盛,慢慢教便是。”蔡京道。

 这就是老狐狸,话说的就好听,陛下都年轻,两位皇子还都是孩子,慢慢教就是了,谁还能生而知之不成?

 教谁?咱不说,看陛下您心意。

 “齐王少年得意,倒是让我一时失了计较。”赵官家叹了口气。

 人和人就不能比,一比就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齐王天资聪颖,资质过人,占了人间大气运,容易不寿。”蔡京道。

 两位皇子不好评论,对王烨倒是好说。

 赵官家一愣,这话说的,好像又跟没说一样。

 王烨不过二十岁,便是不寿,估计也比咱们俩活的时间长吧。

 算了,先讨论正事。

 “齐王奏疏,如何处理妥当?”

 所以王烨为什么提这么个奏疏,压根不重要,怎么处理才重要。

 “允之。”蔡京道。

 简单直接。

 赵官家点点头,心中也明白,这事不允不合适。

 奏疏上说的明白,农桑为天下百姓生存之基,社稷之本。那葱蒜封侯勉强也是可以的,既然已经惹得朝野议论,不允便是得罪了天下人了。

 这就是占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事情。

 “占城稻如今何人引入已不可考,该是福建路海商引入,老臣以为,当立碑做传,以记其功。”蔡京道。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一个洋葱你就封侯,那功劳更大的占城稻怎能不封赏。

 “蔡庆老成谋国,便如此处置吧。”

 “喏。”

 君臣相对沉默,到底赵官家没蔡相年纪大,稳得住,道:“将明(王黼fu三声)接手皇城司不久,急切了些,便有些不妥当,劳烦蔡卿处理下首尾~”

 蔡京心中一惊,这恐怕是天大的篓子啊。

 “不知是何种不妥当,可否明示。”

 “买凶行刺齐王嫡子···”

 艹?!!

 现在蔡京只想说,竖子不足与谋!!

 毁灭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