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 作品

第31章 暴殄天物、煮鹤焚琴(第2页)


挺流行,啧啧~

 ··· ···

 许贯忠念叨着的宋江此时刚刚回到郓城县衙。

 “如此说来,那梁山贼寇已不可剿?”问话的正是梁山泊本地父母官,郓城知县时文彬。

 “那梁山四面环水,地形复杂,春季枯水能直通梁山的北面缩头滩,如今也已起了两丈高的城墙,山寨贼寇被那寨主王伦蛊惑,恐怕也是愿意卖命的,山寨两三千青壮,恐怕需要两三千朝廷大军,才可征剿。”宋江躬身回道,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对这时县令,宋江还是心中很是敬重的。

 “却是本官疏忽,致使贼寇做大。”时文彬叹了口气,如今这梁山已不可剿,那喽喽愿意用命,倒是能理解,能一天三顿管饱的地方,自然是愿意卖命的。

 只所以叹气,倒不是作伪,这宋江是个妥帖人,不需要在他面前拿乔作势,境内有此贼寇,甚是不稳妥,当然也是怕他们攻州破府,打破了郓城县城。

 “老爷言重了,去岁梁山贼寇初至,老爷已发本地衙役缉捕,只是那卞祥确实武艺过人,老爷心善,不忍兄弟们送了性命,才网开一面,怎能怪在老爷身上。”宋江小心说道。

 王烨说让许贯忠看看人家宋江,是有道理的,就这说话,人就比许军师说话好听多了。

 时文彬实际上是知县,而寿张县的长官是县令,不一样的。

 这就涉及到宋朝的官职调整了,以知县的新职代替不起作用的县令,掌管该县事务,大县是知县,小县是县令,而且知县是朝廷委派直管的,不一样的。

 只是民间哪里管你那么多弯弯绕,还多以为一县长官都是县令,百姓吏员称呼本地父母官也就是知县或县令,一般用老爷;大人的称呼,现在大体还是对父亲的称呼,只不过用的少了而已。

 “只望那梁山贼寇能安分守己,不再生事。”时文彬说道。

 时文彬想的是这两年不再生事,就可以了。

 梁山泊地方有限,最多也就两三万人,一富户家中多少粮食,时文彬大概是知道的;也就是劫掠一次,足够上万人吃上半年,自然足够他山寨现在三千多人吃一年多,只要山寨有粮,那些喽喽应该也不愿冒险去下山打劫才是。

 “那寨主是个晓事的,应该不会再闹出大乱子。”宋江轻声回道,虽然不想接这话,万一以后出事容易背锅,可上官感慨,总是得接话安慰一下得。

 宋江终究没有说出心中的顾忌,那梁山寨主气度出众,一看就不是凡人,那不知姓名的军师也是个有大才的,恐怕终非池中之物。

 ··· ···

 画面切回梁山断金亭,许贯忠终究是没说自己的规划,把王烨气的够呛,好在孙安也是个会聊天的,慢慢把话题给扯开了。

 闲聊一阵,三人终究是把话题扯到了今天的另外一件事上,许贯忠和杜老大的绰号或者说诨号问题!

 对于江湖山寨头领,绰号并不是王烨说的保持阵型统一这么无厘头的理由,而是一件正事,对于江湖人来说,名声自然是极重要的,名声名声,自然要先有名。

 但是名字却不一定好记,不信你记几十个名字试试;所以这绰号就很有用了,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提高名声,利于传扬,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自然是容易让人传唱的,比如小李广花容,一听就是个善射的好汉;江湖人一听,就知道这人不好惹,名声自然也就来了。

 “这绰号是要有,但是这主要是有了名气之后,江湖人抬举吧,还能自己取的?”许贯忠说道,继续喝水,有点羞涩。

 不羞涩不行,王烨给取的绰号,太过高调,一般人真的扛不住。

 “许兄,你听俺的,大部分江湖名号不都是自己有意传扬的吗,这事你交给我,保证天下闻名。”王烨拍拍胸脯说道,俺都冒出来了,可见心下有些激动,这种营销的事情,咱应该比当下领先了千年,问题不大。

 “主公,咱是不是换一个,病啊,小啊,什么的,加个出名的谋士,稍微谦虚一点。”许贯忠劝道。

 “许兄比这历史名士又差在哪里了,纵观历史,诸葛亮能打的过许兄吗,所以说许兄绝对是谋士之中最能打的,也是能打的武将之中最聪明的,非此绰号不足以表明许兄大才。”王烨话说的诚恳,看我眼神,直勾勾的看着你。

 把许贯忠都给看的不好意思了,寨主如此真诚,又如此看重,倒显得俺小意了,也罢,就这个了!

 这就是许贯忠书读少了,如果读心理学书籍,就明白,一个人对你心怀不轨想坑你或者想忽悠你的时候,压根就不会眼神躲闪,而是会无比真诚的看着你。

 多想坑你,就有多真诚!

 孙安没敢说话,已经决定回头就在自己本本首页写上:

 寨主与军师以后万万不可得罪,放在第一条;

 第二,政和二年六月十四,梁山断金亭,天气晴朗,许贯忠、杜壆绰号议定!

 文武双全许贯忠!

 天下无双杜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