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巧遇(第2页)

 她知道陈维民喜欢读书写作,还特地带来了一本很厚的书,是作家创作谈。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没想到身在异乡,竟然还能遇上跟家乡有关的人呢。

 假肢厂在静安的胶州路,好像是市中心的区域,而盛希平他们住的地方在长宁,属于边缘地带。

 目前事情正在办理中,手续繁琐,只能慢慢等了。

 浴池里上班的一个小伙子,就拿了个马扎,坐在了盛希平的面前。这小伙手里拿着修脚刀,帮着盛希平修脚。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抓紧时间给这位同志加工。”

 沪市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每天闲着没事就要去冲澡,并且还得吹着风扇,这才能感觉舒服些。

 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做么?就出来逛逛街,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没想到能认识惠姐。”

 有个人同行,也是不错的,于是三人一起,坐上公交车,返回他们住的地方。

 盛希平也伸出右手,跟惠英琪握了下手。

 盛希平特地跟人打听的,说是要坐公交车的话,中途得换好几路的车。

 盛希平觉得陈维民成天在旅店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问他能不能出去走走?

 “咱们来一趟沪市不容易,下回再来不定哪年哪月了,你这一条腿蹦着,能走多远?

 要不然我领你出去玩玩吧?长长见识。”

 但是在当时来说,看着就还不错。旅店挨着街边,道路两旁的树早已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旅店有浴池,旅客洗澡可以不花钱,但是没有餐厅,吃什么就得出去买,或者拿着饭盒,去旅店内部食堂买饭。

 人家都说外滩热闹,尤其是晚上。

 盛希平冷不丁瞅了一眼,还一激灵呢,陈维民更是脸色都发白了。

 看起来家境很好,应该不是家里穷不要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这些都是假肢的配套产品,回去全都可以报销。

 “哎呦,泉阳林业局跟我们局都在一个县里,距离也不是太远。”

 这时候,每天都得冲冲凉,不然一身黏腻腻的,真是睡不着觉。

 之后,惠英琪就时常领着巍巍,过来找盛希平和陈维民聊天。

 即便如此,也得熬到下半夜凉快些了,才能睡得着。

 “你好,我叫惠英琪,原本是沪市人,在北疆下乡。

 盛希平他们被指定的旅店,在长宁、娄山关路。

 一晃眼,盛希平和陈维民在旅店也住了挺长时间。

 “哎呦,你哥是不是在曙光林场当老师啊?个子不太高?”

 盛希平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打量了这小伙子几眼,忽然觉得有点儿眼熟。“你姓什么?”

 这两年时兴男女谈恋爱,在灯火阑珊的黄浦江边,依偎拥抱着喃喃细语。

 “好啦,你找到妈妈了,跟叔叔再见吧。”既然孩子找到妈妈,他也就放心了,他还有事呢,得回旅店去。

 盛希平瞅着那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模样,长得挺可爱,一时间想起陈峰了,于是走过去,蹲下来。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维民就在旅店等着,盛希平则是各处转悠,天天出去采购东西,然后打包寄回去。

 “我不是修脚工,不要钱,就是见着你成天来洗澡,正好闲着也没事儿,帮你修修脚。”对方朝着盛希平笑笑,说道。

 男孩说话带一点沪市口音,还有点儿其他地方的感觉,说不上来,反正盛希平能听得懂。

 陈维民得了书,如获至宝,成天抱着书看,还说这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哦,那你住在哪儿啊?”惠英琪好奇的打听了一句。

 “巍巍,你看那边的是不是你妈妈啊?”盛希平朝着前面指了指。

 这天,盛希平去南京路步行街转悠,忽然瞧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街上哭。

 就这样,盛希平成天没事做,一出去就逛一整天,到下午再回旅店。

 这次是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加调动工作,好多年没回来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没想到差点儿把孩子丢了。幸亏遇见你。”

 同时盛希平还发了电报回去,告知他们所在的地址。

 正好,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陈维民也可以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盛希平就带着陈维民,也去转悠转悠,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会儿,休息够了继续走。

 沪市这么大的地方,人们啥事情都见过,没人会对一条腿蹦跳的陈维民好奇,更没有人指指点点。

 陈维民在这儿,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想玩就玩,想笑就笑。

 靠窗一坐,把头稍微伸出窗外,有风吹着,还能凉快些。

 “我爱人的哥哥,也在东北,也是林业局的,泉阳林业局。”

 难得来一趟大城市,总得捎一些东西回去。

 要不然,后世怎么那么多矿泉水厂,都设在长白山地区呢?

 盛希平他们来的这个季节挺好,沪市这边还没那么热,住着挺舒服。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他们要去假肢厂了。

 陈维民就偷偷跟盛希平吐槽,“这沪市挺发达的,看着哪哪都好,就是这水啊,真是跟咱长白山的水没法比。咱那儿的水甜。”

 说着,对方就领着盛希平和陈维民,去另外一间屋子测量尺寸。

 陈维民一听说惠英琪家里亲戚在泉阳林业局,也觉得挺亲切,大家伙儿坐在树下闲聊起来。

 之前是怕给盛希平添麻烦,没敢说,既然盛希平主动提起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跟着盛希平一起出去。

 可就是这饮水,沪市的水不好喝,一股子怪味儿。

 对方看了看之后,就拿起电话,对着那边讲了一通盛希平他们听不懂的语言,接着挂断电话,安排人,把盛希平和陈维民送去住宿的地点。

 你看要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把我们的活往前排一排,争取我们早点儿安上假肢。”

 “对,对,那就是我哥,我哥叫彭传文,我叫彭传学。”小伙连连点头。

 惠英琪跟盛希平还有陈维民聊的挺好,巍巍更是跟盛希平十分亲近,大家伙儿又聊了一会儿。

 盛希平一看,就猜出来那可能是这孩子的妈妈。

 这趟出门,盛希平要带着介绍信、支票等各种文件,所以就把公文包带着了。

 “呦,小同志这技术不错啊,挺熟练的,多少钱啊?”盛希平一看就笑了,便和对方攀谈起来。

 幸亏有你帮忙,要不然巍巍还不知道走哪里去了。”女人一脸感激的向盛希平道谢。

 周围人都行色匆匆,也没人关注那孩子。

 “行啊,我能走挺远呢,希平哥你放心,肯定不拖累你。”

 “同志,你等等。我听你的口音,是东北人吧?你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啊?”

 惠英琪推辞不过,最后只得答应了,于是几个人去找了家饭店,点几个菜,边吃边聊。

 眼见着天快黑了,盛希平就说,他请客,大家一起出去吃点儿饭。

 这偌大的沪市,茫茫人海,哪能想得到竟是这么有缘?当下,两人都觉得又亲切不少。

 测量好尺寸后,接下来就是等,大概要一个来月之后,才能试样品。这段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

 家里就剩他和他父亲了,姐姐出嫁,哥哥在东北。

 盛希平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同志你好,刚才我在这儿遇见了巍巍,他说跟妈妈走散了,我就陪着他在这儿等了会儿。”

 陈维民蹦着走十来年了,早已经适应,哪儿都能去。

 这几天他出来逛街,替家里亲戚朋友买东西,怕忘了人家都让他捎什么,所以就用公文包装着钱,还有家里寄过来的信,以及账本和笔,便于照着信采买,顺道记账。

 “叔叔。”巍巍依偎在妈妈怀里,回头朝着盛希平的方向指了指。

 这个确实,长白山地区有各种优质矿泉,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上层。

 盛希平跟小彭聊了好一阵儿,这才回旅店去休息。

 “好啊,那就一起走。反正我要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了。”

 那小男孩抬手抹了抹眼泪,看着盛希平,“我找不到妈妈了。”

 里面有《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烈火金刚》作者刘流等知名作者的访谈录。

 “不用谢,我也就是路过,看他在那儿哭,怪可怜的。往后出门可得照看好孩子,这么点儿的孩子要是走丢了,找不回来。”

 进了厂子大门,就能听见车间里面有机器在轰隆隆的响,还能看见敞开的车间里面,车床上有人在操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人,盛希平知道,浴池里上班的,曾经听人家提起过,说是他家里母亲是精神病,上吊死的。

 白天出门很多人都打着伞遮阳,晚上更是有人直接睡在了树底下。

 沪市这么大,盛希平也不能每次出门都坐三轮,于是花了二十块钱,办理了公交月票。

 盛希平领着陈维民,找到了厂子的一位负责人,将人拽到一边儿去,从他们带的兜子里,掏出两棵红参,另外还有点儿木耳、松子等东北特产。

 没几天,家里头就寄过来了钱,顺带还有一封加急特快信。

 这下可就方便了,手里拿着张沪市交通地图,想去哪里就坐公交车。

 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安假肢,假肢厂非常忙,排队等两三个月那都是常形。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啊?家里人呢?”

 她知道陈维民喜欢读书写作,还特地带来了一本很厚的书,是作家创作谈。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没想到身在异乡,竟然还能遇上跟家乡有关的人呢。

 假肢厂在静安的胶州路,好像是市中心的区域,而盛希平他们住的地方在长宁,属于边缘地带。

 目前事情正在办理中,手续繁琐,只能慢慢等了。

 浴池里上班的一个小伙子,就拿了个马扎,坐在了盛希平的面前。这小伙手里拿着修脚刀,帮着盛希平修脚。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抓紧时间给这位同志加工。”

 沪市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每天闲着没事就要去冲澡,并且还得吹着风扇,这才能感觉舒服些。

 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做么?就出来逛逛街,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没想到能认识惠姐。”

 有个人同行,也是不错的,于是三人一起,坐上公交车,返回他们住的地方。

 盛希平也伸出右手,跟惠英琪握了下手。

 盛希平特地跟人打听的,说是要坐公交车的话,中途得换好几路的车。

 盛希平觉得陈维民成天在旅店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问他能不能出去走走?

 “咱们来一趟沪市不容易,下回再来不定哪年哪月了,你这一条腿蹦着,能走多远?

 要不然我领你出去玩玩吧?长长见识。”

 但是在当时来说,看着就还不错。旅店挨着街边,道路两旁的树早已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旅店有浴池,旅客洗澡可以不花钱,但是没有餐厅,吃什么就得出去买,或者拿着饭盒,去旅店内部食堂买饭。

 人家都说外滩热闹,尤其是晚上。

 盛希平冷不丁瞅了一眼,还一激灵呢,陈维民更是脸色都发白了。

 看起来家境很好,应该不是家里穷不要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这些都是假肢的配套产品,回去全都可以报销。

 “哎呦,泉阳林业局跟我们局都在一个县里,距离也不是太远。”

 这时候,每天都得冲冲凉,不然一身黏腻腻的,真是睡不着觉。

 之后,惠英琪就时常领着巍巍,过来找盛希平和陈维民聊天。

 即便如此,也得熬到下半夜凉快些了,才能睡得着。

 “你好,我叫惠英琪,原本是沪市人,在北疆下乡。

 盛希平他们被指定的旅店,在长宁、娄山关路。

 一晃眼,盛希平和陈维民在旅店也住了挺长时间。

 “哎呦,你哥是不是在曙光林场当老师啊?个子不太高?”

 盛希平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打量了这小伙子几眼,忽然觉得有点儿眼熟。“你姓什么?”

 这两年时兴男女谈恋爱,在灯火阑珊的黄浦江边,依偎拥抱着喃喃细语。

 “好啦,你找到妈妈了,跟叔叔再见吧。”既然孩子找到妈妈,他也就放心了,他还有事呢,得回旅店去。

 盛希平瞅着那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模样,长得挺可爱,一时间想起陈峰了,于是走过去,蹲下来。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维民就在旅店等着,盛希平则是各处转悠,天天出去采购东西,然后打包寄回去。

 “我不是修脚工,不要钱,就是见着你成天来洗澡,正好闲着也没事儿,帮你修修脚。”对方朝着盛希平笑笑,说道。

 男孩说话带一点沪市口音,还有点儿其他地方的感觉,说不上来,反正盛希平能听得懂。

 陈维民得了书,如获至宝,成天抱着书看,还说这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哦,那你住在哪儿啊?”惠英琪好奇的打听了一句。

 “巍巍,你看那边的是不是你妈妈啊?”盛希平朝着前面指了指。

 这天,盛希平去南京路步行街转悠,忽然瞧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街上哭。

 就这样,盛希平成天没事做,一出去就逛一整天,到下午再回旅店。

 这次是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加调动工作,好多年没回来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没想到差点儿把孩子丢了。幸亏遇见你。”

 同时盛希平还发了电报回去,告知他们所在的地址。

 正好,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陈维民也可以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盛希平就带着陈维民,也去转悠转悠,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会儿,休息够了继续走。

 沪市这么大的地方,人们啥事情都见过,没人会对一条腿蹦跳的陈维民好奇,更没有人指指点点。

 陈维民在这儿,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想玩就玩,想笑就笑。

 靠窗一坐,把头稍微伸出窗外,有风吹着,还能凉快些。

 “我爱人的哥哥,也在东北,也是林业局的,泉阳林业局。”

 难得来一趟大城市,总得捎一些东西回去。

 要不然,后世怎么那么多矿泉水厂,都设在长白山地区呢?

 盛希平他们来的这个季节挺好,沪市这边还没那么热,住着挺舒服。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他们要去假肢厂了。

 陈维民就偷偷跟盛希平吐槽,“这沪市挺发达的,看着哪哪都好,就是这水啊,真是跟咱长白山的水没法比。咱那儿的水甜。”

 说着,对方就领着盛希平和陈维民,去另外一间屋子测量尺寸。

 陈维民一听说惠英琪家里亲戚在泉阳林业局,也觉得挺亲切,大家伙儿坐在树下闲聊起来。

 之前是怕给盛希平添麻烦,没敢说,既然盛希平主动提起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跟着盛希平一起出去。

 可就是这饮水,沪市的水不好喝,一股子怪味儿。

 对方看了看之后,就拿起电话,对着那边讲了一通盛希平他们听不懂的语言,接着挂断电话,安排人,把盛希平和陈维民送去住宿的地点。

 你看要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把我们的活往前排一排,争取我们早点儿安上假肢。”

 “对,对,那就是我哥,我哥叫彭传文,我叫彭传学。”小伙连连点头。

 惠英琪跟盛希平还有陈维民聊的挺好,巍巍更是跟盛希平十分亲近,大家伙儿又聊了一会儿。

 盛希平一看,就猜出来那可能是这孩子的妈妈。

 这趟出门,盛希平要带着介绍信、支票等各种文件,所以就把公文包带着了。

 “呦,小同志这技术不错啊,挺熟练的,多少钱啊?”盛希平一看就笑了,便和对方攀谈起来。

 幸亏有你帮忙,要不然巍巍还不知道走哪里去了。”女人一脸感激的向盛希平道谢。

 周围人都行色匆匆,也没人关注那孩子。

 “行啊,我能走挺远呢,希平哥你放心,肯定不拖累你。”

 “同志,你等等。我听你的口音,是东北人吧?你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啊?”

 惠英琪推辞不过,最后只得答应了,于是几个人去找了家饭店,点几个菜,边吃边聊。

 眼见着天快黑了,盛希平就说,他请客,大家一起出去吃点儿饭。

 这偌大的沪市,茫茫人海,哪能想得到竟是这么有缘?当下,两人都觉得又亲切不少。

 测量好尺寸后,接下来就是等,大概要一个来月之后,才能试样品。这段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

 家里就剩他和他父亲了,姐姐出嫁,哥哥在东北。

 盛希平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同志你好,刚才我在这儿遇见了巍巍,他说跟妈妈走散了,我就陪着他在这儿等了会儿。”

 陈维民蹦着走十来年了,早已经适应,哪儿都能去。

 这几天他出来逛街,替家里亲戚朋友买东西,怕忘了人家都让他捎什么,所以就用公文包装着钱,还有家里寄过来的信,以及账本和笔,便于照着信采买,顺道记账。

 “叔叔。”巍巍依偎在妈妈怀里,回头朝着盛希平的方向指了指。

 这个确实,长白山地区有各种优质矿泉,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上层。

 盛希平跟小彭聊了好一阵儿,这才回旅店去休息。

 “好啊,那就一起走。反正我要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了。”

 那小男孩抬手抹了抹眼泪,看着盛希平,“我找不到妈妈了。”

 里面有《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烈火金刚》作者刘流等知名作者的访谈录。

 “不用谢,我也就是路过,看他在那儿哭,怪可怜的。往后出门可得照看好孩子,这么点儿的孩子要是走丢了,找不回来。”

 进了厂子大门,就能听见车间里面有机器在轰隆隆的响,还能看见敞开的车间里面,车床上有人在操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人,盛希平知道,浴池里上班的,曾经听人家提起过,说是他家里母亲是精神病,上吊死的。

 白天出门很多人都打着伞遮阳,晚上更是有人直接睡在了树底下。

 沪市这么大,盛希平也不能每次出门都坐三轮,于是花了二十块钱,办理了公交月票。

 盛希平领着陈维民,找到了厂子的一位负责人,将人拽到一边儿去,从他们带的兜子里,掏出两棵红参,另外还有点儿木耳、松子等东北特产。

 没几天,家里头就寄过来了钱,顺带还有一封加急特快信。

 这下可就方便了,手里拿着张沪市交通地图,想去哪里就坐公交车。

 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安假肢,假肢厂非常忙,排队等两三个月那都是常形。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啊?家里人呢?”

 她知道陈维民喜欢读书写作,还特地带来了一本很厚的书,是作家创作谈。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没想到身在异乡,竟然还能遇上跟家乡有关的人呢。

 假肢厂在静安的胶州路,好像是市中心的区域,而盛希平他们住的地方在长宁,属于边缘地带。

 目前事情正在办理中,手续繁琐,只能慢慢等了。

 浴池里上班的一个小伙子,就拿了个马扎,坐在了盛希平的面前。这小伙手里拿着修脚刀,帮着盛希平修脚。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抓紧时间给这位同志加工。”

 沪市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每天闲着没事就要去冲澡,并且还得吹着风扇,这才能感觉舒服些。

 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做么?就出来逛逛街,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没想到能认识惠姐。”

 有个人同行,也是不错的,于是三人一起,坐上公交车,返回他们住的地方。

 盛希平也伸出右手,跟惠英琪握了下手。

 盛希平特地跟人打听的,说是要坐公交车的话,中途得换好几路的车。

 盛希平觉得陈维民成天在旅店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问他能不能出去走走?

 “咱们来一趟沪市不容易,下回再来不定哪年哪月了,你这一条腿蹦着,能走多远?

 要不然我领你出去玩玩吧?长长见识。”

 但是在当时来说,看着就还不错。旅店挨着街边,道路两旁的树早已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旅店有浴池,旅客洗澡可以不花钱,但是没有餐厅,吃什么就得出去买,或者拿着饭盒,去旅店内部食堂买饭。

 人家都说外滩热闹,尤其是晚上。

 盛希平冷不丁瞅了一眼,还一激灵呢,陈维民更是脸色都发白了。

 看起来家境很好,应该不是家里穷不要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这些都是假肢的配套产品,回去全都可以报销。

 “哎呦,泉阳林业局跟我们局都在一个县里,距离也不是太远。”

 这时候,每天都得冲冲凉,不然一身黏腻腻的,真是睡不着觉。

 之后,惠英琪就时常领着巍巍,过来找盛希平和陈维民聊天。

 即便如此,也得熬到下半夜凉快些了,才能睡得着。

 “你好,我叫惠英琪,原本是沪市人,在北疆下乡。

 盛希平他们被指定的旅店,在长宁、娄山关路。

 一晃眼,盛希平和陈维民在旅店也住了挺长时间。

 “哎呦,你哥是不是在曙光林场当老师啊?个子不太高?”

 盛希平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打量了这小伙子几眼,忽然觉得有点儿眼熟。“你姓什么?”

 这两年时兴男女谈恋爱,在灯火阑珊的黄浦江边,依偎拥抱着喃喃细语。

 “好啦,你找到妈妈了,跟叔叔再见吧。”既然孩子找到妈妈,他也就放心了,他还有事呢,得回旅店去。

 盛希平瞅着那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模样,长得挺可爱,一时间想起陈峰了,于是走过去,蹲下来。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维民就在旅店等着,盛希平则是各处转悠,天天出去采购东西,然后打包寄回去。

 “我不是修脚工,不要钱,就是见着你成天来洗澡,正好闲着也没事儿,帮你修修脚。”对方朝着盛希平笑笑,说道。

 男孩说话带一点沪市口音,还有点儿其他地方的感觉,说不上来,反正盛希平能听得懂。

 陈维民得了书,如获至宝,成天抱着书看,还说这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哦,那你住在哪儿啊?”惠英琪好奇的打听了一句。

 “巍巍,你看那边的是不是你妈妈啊?”盛希平朝着前面指了指。

 这天,盛希平去南京路步行街转悠,忽然瞧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街上哭。

 就这样,盛希平成天没事做,一出去就逛一整天,到下午再回旅店。

 这次是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加调动工作,好多年没回来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没想到差点儿把孩子丢了。幸亏遇见你。”

 同时盛希平还发了电报回去,告知他们所在的地址。

 正好,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陈维民也可以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盛希平就带着陈维民,也去转悠转悠,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会儿,休息够了继续走。

 沪市这么大的地方,人们啥事情都见过,没人会对一条腿蹦跳的陈维民好奇,更没有人指指点点。

 陈维民在这儿,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想玩就玩,想笑就笑。

 靠窗一坐,把头稍微伸出窗外,有风吹着,还能凉快些。

 “我爱人的哥哥,也在东北,也是林业局的,泉阳林业局。”

 难得来一趟大城市,总得捎一些东西回去。

 要不然,后世怎么那么多矿泉水厂,都设在长白山地区呢?

 盛希平他们来的这个季节挺好,沪市这边还没那么热,住着挺舒服。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他们要去假肢厂了。

 陈维民就偷偷跟盛希平吐槽,“这沪市挺发达的,看着哪哪都好,就是这水啊,真是跟咱长白山的水没法比。咱那儿的水甜。”

 说着,对方就领着盛希平和陈维民,去另外一间屋子测量尺寸。

 陈维民一听说惠英琪家里亲戚在泉阳林业局,也觉得挺亲切,大家伙儿坐在树下闲聊起来。

 之前是怕给盛希平添麻烦,没敢说,既然盛希平主动提起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跟着盛希平一起出去。

 可就是这饮水,沪市的水不好喝,一股子怪味儿。

 对方看了看之后,就拿起电话,对着那边讲了一通盛希平他们听不懂的语言,接着挂断电话,安排人,把盛希平和陈维民送去住宿的地点。

 你看要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把我们的活往前排一排,争取我们早点儿安上假肢。”

 “对,对,那就是我哥,我哥叫彭传文,我叫彭传学。”小伙连连点头。

 惠英琪跟盛希平还有陈维民聊的挺好,巍巍更是跟盛希平十分亲近,大家伙儿又聊了一会儿。

 盛希平一看,就猜出来那可能是这孩子的妈妈。

 这趟出门,盛希平要带着介绍信、支票等各种文件,所以就把公文包带着了。

 “呦,小同志这技术不错啊,挺熟练的,多少钱啊?”盛希平一看就笑了,便和对方攀谈起来。

 幸亏有你帮忙,要不然巍巍还不知道走哪里去了。”女人一脸感激的向盛希平道谢。

 周围人都行色匆匆,也没人关注那孩子。

 “行啊,我能走挺远呢,希平哥你放心,肯定不拖累你。”

 “同志,你等等。我听你的口音,是东北人吧?你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啊?”

 惠英琪推辞不过,最后只得答应了,于是几个人去找了家饭店,点几个菜,边吃边聊。

 眼见着天快黑了,盛希平就说,他请客,大家一起出去吃点儿饭。

 这偌大的沪市,茫茫人海,哪能想得到竟是这么有缘?当下,两人都觉得又亲切不少。

 测量好尺寸后,接下来就是等,大概要一个来月之后,才能试样品。这段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

 家里就剩他和他父亲了,姐姐出嫁,哥哥在东北。

 盛希平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同志你好,刚才我在这儿遇见了巍巍,他说跟妈妈走散了,我就陪着他在这儿等了会儿。”

 陈维民蹦着走十来年了,早已经适应,哪儿都能去。

 这几天他出来逛街,替家里亲戚朋友买东西,怕忘了人家都让他捎什么,所以就用公文包装着钱,还有家里寄过来的信,以及账本和笔,便于照着信采买,顺道记账。

 “叔叔。”巍巍依偎在妈妈怀里,回头朝着盛希平的方向指了指。

 这个确实,长白山地区有各种优质矿泉,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上层。

 盛希平跟小彭聊了好一阵儿,这才回旅店去休息。

 “好啊,那就一起走。反正我要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了。”

 那小男孩抬手抹了抹眼泪,看着盛希平,“我找不到妈妈了。”

 里面有《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烈火金刚》作者刘流等知名作者的访谈录。

 “不用谢,我也就是路过,看他在那儿哭,怪可怜的。往后出门可得照看好孩子,这么点儿的孩子要是走丢了,找不回来。”

 进了厂子大门,就能听见车间里面有机器在轰隆隆的响,还能看见敞开的车间里面,车床上有人在操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人,盛希平知道,浴池里上班的,曾经听人家提起过,说是他家里母亲是精神病,上吊死的。

 白天出门很多人都打着伞遮阳,晚上更是有人直接睡在了树底下。

 沪市这么大,盛希平也不能每次出门都坐三轮,于是花了二十块钱,办理了公交月票。

 盛希平领着陈维民,找到了厂子的一位负责人,将人拽到一边儿去,从他们带的兜子里,掏出两棵红参,另外还有点儿木耳、松子等东北特产。

 没几天,家里头就寄过来了钱,顺带还有一封加急特快信。

 这下可就方便了,手里拿着张沪市交通地图,想去哪里就坐公交车。

 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安假肢,假肢厂非常忙,排队等两三个月那都是常形。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啊?家里人呢?”

 她知道陈维民喜欢读书写作,还特地带来了一本很厚的书,是作家创作谈。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没想到身在异乡,竟然还能遇上跟家乡有关的人呢。

 假肢厂在静安的胶州路,好像是市中心的区域,而盛希平他们住的地方在长宁,属于边缘地带。

 目前事情正在办理中,手续繁琐,只能慢慢等了。

 浴池里上班的一个小伙子,就拿了个马扎,坐在了盛希平的面前。这小伙手里拿着修脚刀,帮着盛希平修脚。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抓紧时间给这位同志加工。”

 沪市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每天闲着没事就要去冲澡,并且还得吹着风扇,这才能感觉舒服些。

 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做么?就出来逛逛街,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没想到能认识惠姐。”

 有个人同行,也是不错的,于是三人一起,坐上公交车,返回他们住的地方。

 盛希平也伸出右手,跟惠英琪握了下手。

 盛希平特地跟人打听的,说是要坐公交车的话,中途得换好几路的车。

 盛希平觉得陈维民成天在旅店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问他能不能出去走走?

 “咱们来一趟沪市不容易,下回再来不定哪年哪月了,你这一条腿蹦着,能走多远?

 要不然我领你出去玩玩吧?长长见识。”

 但是在当时来说,看着就还不错。旅店挨着街边,道路两旁的树早已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旅店有浴池,旅客洗澡可以不花钱,但是没有餐厅,吃什么就得出去买,或者拿着饭盒,去旅店内部食堂买饭。

 人家都说外滩热闹,尤其是晚上。

 盛希平冷不丁瞅了一眼,还一激灵呢,陈维民更是脸色都发白了。

 看起来家境很好,应该不是家里穷不要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这些都是假肢的配套产品,回去全都可以报销。

 “哎呦,泉阳林业局跟我们局都在一个县里,距离也不是太远。”

 这时候,每天都得冲冲凉,不然一身黏腻腻的,真是睡不着觉。

 之后,惠英琪就时常领着巍巍,过来找盛希平和陈维民聊天。

 即便如此,也得熬到下半夜凉快些了,才能睡得着。

 “你好,我叫惠英琪,原本是沪市人,在北疆下乡。

 盛希平他们被指定的旅店,在长宁、娄山关路。

 一晃眼,盛希平和陈维民在旅店也住了挺长时间。

 “哎呦,你哥是不是在曙光林场当老师啊?个子不太高?”

 盛希平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打量了这小伙子几眼,忽然觉得有点儿眼熟。“你姓什么?”

 这两年时兴男女谈恋爱,在灯火阑珊的黄浦江边,依偎拥抱着喃喃细语。

 “好啦,你找到妈妈了,跟叔叔再见吧。”既然孩子找到妈妈,他也就放心了,他还有事呢,得回旅店去。

 盛希平瞅着那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模样,长得挺可爱,一时间想起陈峰了,于是走过去,蹲下来。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维民就在旅店等着,盛希平则是各处转悠,天天出去采购东西,然后打包寄回去。

 “我不是修脚工,不要钱,就是见着你成天来洗澡,正好闲着也没事儿,帮你修修脚。”对方朝着盛希平笑笑,说道。

 男孩说话带一点沪市口音,还有点儿其他地方的感觉,说不上来,反正盛希平能听得懂。

 陈维民得了书,如获至宝,成天抱着书看,还说这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哦,那你住在哪儿啊?”惠英琪好奇的打听了一句。

 “巍巍,你看那边的是不是你妈妈啊?”盛希平朝着前面指了指。

 这天,盛希平去南京路步行街转悠,忽然瞧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街上哭。

 就这样,盛希平成天没事做,一出去就逛一整天,到下午再回旅店。

 这次是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加调动工作,好多年没回来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没想到差点儿把孩子丢了。幸亏遇见你。”

 同时盛希平还发了电报回去,告知他们所在的地址。

 正好,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陈维民也可以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盛希平就带着陈维民,也去转悠转悠,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会儿,休息够了继续走。

 沪市这么大的地方,人们啥事情都见过,没人会对一条腿蹦跳的陈维民好奇,更没有人指指点点。

 陈维民在这儿,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想玩就玩,想笑就笑。

 靠窗一坐,把头稍微伸出窗外,有风吹着,还能凉快些。

 “我爱人的哥哥,也在东北,也是林业局的,泉阳林业局。”

 难得来一趟大城市,总得捎一些东西回去。

 要不然,后世怎么那么多矿泉水厂,都设在长白山地区呢?

 盛希平他们来的这个季节挺好,沪市这边还没那么热,住着挺舒服。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他们要去假肢厂了。

 陈维民就偷偷跟盛希平吐槽,“这沪市挺发达的,看着哪哪都好,就是这水啊,真是跟咱长白山的水没法比。咱那儿的水甜。”

 说着,对方就领着盛希平和陈维民,去另外一间屋子测量尺寸。

 陈维民一听说惠英琪家里亲戚在泉阳林业局,也觉得挺亲切,大家伙儿坐在树下闲聊起来。

 之前是怕给盛希平添麻烦,没敢说,既然盛希平主动提起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跟着盛希平一起出去。

 可就是这饮水,沪市的水不好喝,一股子怪味儿。

 对方看了看之后,就拿起电话,对着那边讲了一通盛希平他们听不懂的语言,接着挂断电话,安排人,把盛希平和陈维民送去住宿的地点。

 你看要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把我们的活往前排一排,争取我们早点儿安上假肢。”

 “对,对,那就是我哥,我哥叫彭传文,我叫彭传学。”小伙连连点头。

 惠英琪跟盛希平还有陈维民聊的挺好,巍巍更是跟盛希平十分亲近,大家伙儿又聊了一会儿。

 盛希平一看,就猜出来那可能是这孩子的妈妈。

 这趟出门,盛希平要带着介绍信、支票等各种文件,所以就把公文包带着了。

 “呦,小同志这技术不错啊,挺熟练的,多少钱啊?”盛希平一看就笑了,便和对方攀谈起来。

 幸亏有你帮忙,要不然巍巍还不知道走哪里去了。”女人一脸感激的向盛希平道谢。

 周围人都行色匆匆,也没人关注那孩子。

 “行啊,我能走挺远呢,希平哥你放心,肯定不拖累你。”

 “同志,你等等。我听你的口音,是东北人吧?你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啊?”

 惠英琪推辞不过,最后只得答应了,于是几个人去找了家饭店,点几个菜,边吃边聊。

 眼见着天快黑了,盛希平就说,他请客,大家一起出去吃点儿饭。

 这偌大的沪市,茫茫人海,哪能想得到竟是这么有缘?当下,两人都觉得又亲切不少。

 测量好尺寸后,接下来就是等,大概要一个来月之后,才能试样品。这段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

 家里就剩他和他父亲了,姐姐出嫁,哥哥在东北。

 盛希平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同志你好,刚才我在这儿遇见了巍巍,他说跟妈妈走散了,我就陪着他在这儿等了会儿。”

 陈维民蹦着走十来年了,早已经适应,哪儿都能去。

 这几天他出来逛街,替家里亲戚朋友买东西,怕忘了人家都让他捎什么,所以就用公文包装着钱,还有家里寄过来的信,以及账本和笔,便于照着信采买,顺道记账。

 “叔叔。”巍巍依偎在妈妈怀里,回头朝着盛希平的方向指了指。

 这个确实,长白山地区有各种优质矿泉,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上层。

 盛希平跟小彭聊了好一阵儿,这才回旅店去休息。

 “好啊,那就一起走。反正我要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了。”

 那小男孩抬手抹了抹眼泪,看着盛希平,“我找不到妈妈了。”

 里面有《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烈火金刚》作者刘流等知名作者的访谈录。

 “不用谢,我也就是路过,看他在那儿哭,怪可怜的。往后出门可得照看好孩子,这么点儿的孩子要是走丢了,找不回来。”

 进了厂子大门,就能听见车间里面有机器在轰隆隆的响,还能看见敞开的车间里面,车床上有人在操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人,盛希平知道,浴池里上班的,曾经听人家提起过,说是他家里母亲是精神病,上吊死的。

 白天出门很多人都打着伞遮阳,晚上更是有人直接睡在了树底下。

 沪市这么大,盛希平也不能每次出门都坐三轮,于是花了二十块钱,办理了公交月票。

 盛希平领着陈维民,找到了厂子的一位负责人,将人拽到一边儿去,从他们带的兜子里,掏出两棵红参,另外还有点儿木耳、松子等东北特产。

 没几天,家里头就寄过来了钱,顺带还有一封加急特快信。

 这下可就方便了,手里拿着张沪市交通地图,想去哪里就坐公交车。

 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安假肢,假肢厂非常忙,排队等两三个月那都是常形。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啊?家里人呢?”

 她知道陈维民喜欢读书写作,还特地带来了一本很厚的书,是作家创作谈。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没想到身在异乡,竟然还能遇上跟家乡有关的人呢。

 假肢厂在静安的胶州路,好像是市中心的区域,而盛希平他们住的地方在长宁,属于边缘地带。

 目前事情正在办理中,手续繁琐,只能慢慢等了。

 浴池里上班的一个小伙子,就拿了个马扎,坐在了盛希平的面前。这小伙手里拿着修脚刀,帮着盛希平修脚。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抓紧时间给这位同志加工。”

 沪市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每天闲着没事就要去冲澡,并且还得吹着风扇,这才能感觉舒服些。

 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做么?就出来逛逛街,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没想到能认识惠姐。”

 有个人同行,也是不错的,于是三人一起,坐上公交车,返回他们住的地方。

 盛希平也伸出右手,跟惠英琪握了下手。

 盛希平特地跟人打听的,说是要坐公交车的话,中途得换好几路的车。

 盛希平觉得陈维民成天在旅店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问他能不能出去走走?

 “咱们来一趟沪市不容易,下回再来不定哪年哪月了,你这一条腿蹦着,能走多远?

 要不然我领你出去玩玩吧?长长见识。”

 但是在当时来说,看着就还不错。旅店挨着街边,道路两旁的树早已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旅店有浴池,旅客洗澡可以不花钱,但是没有餐厅,吃什么就得出去买,或者拿着饭盒,去旅店内部食堂买饭。

 人家都说外滩热闹,尤其是晚上。

 盛希平冷不丁瞅了一眼,还一激灵呢,陈维民更是脸色都发白了。

 看起来家境很好,应该不是家里穷不要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这些都是假肢的配套产品,回去全都可以报销。

 “哎呦,泉阳林业局跟我们局都在一个县里,距离也不是太远。”

 这时候,每天都得冲冲凉,不然一身黏腻腻的,真是睡不着觉。

 之后,惠英琪就时常领着巍巍,过来找盛希平和陈维民聊天。

 即便如此,也得熬到下半夜凉快些了,才能睡得着。

 “你好,我叫惠英琪,原本是沪市人,在北疆下乡。

 盛希平他们被指定的旅店,在长宁、娄山关路。

 一晃眼,盛希平和陈维民在旅店也住了挺长时间。

 “哎呦,你哥是不是在曙光林场当老师啊?个子不太高?”

 盛希平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打量了这小伙子几眼,忽然觉得有点儿眼熟。“你姓什么?”

 这两年时兴男女谈恋爱,在灯火阑珊的黄浦江边,依偎拥抱着喃喃细语。

 “好啦,你找到妈妈了,跟叔叔再见吧。”既然孩子找到妈妈,他也就放心了,他还有事呢,得回旅店去。

 盛希平瞅着那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模样,长得挺可爱,一时间想起陈峰了,于是走过去,蹲下来。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维民就在旅店等着,盛希平则是各处转悠,天天出去采购东西,然后打包寄回去。

 “我不是修脚工,不要钱,就是见着你成天来洗澡,正好闲着也没事儿,帮你修修脚。”对方朝着盛希平笑笑,说道。

 男孩说话带一点沪市口音,还有点儿其他地方的感觉,说不上来,反正盛希平能听得懂。

 陈维民得了书,如获至宝,成天抱着书看,还说这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哦,那你住在哪儿啊?”惠英琪好奇的打听了一句。

 “巍巍,你看那边的是不是你妈妈啊?”盛希平朝着前面指了指。

 这天,盛希平去南京路步行街转悠,忽然瞧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街上哭。

 就这样,盛希平成天没事做,一出去就逛一整天,到下午再回旅店。

 这次是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加调动工作,好多年没回来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没想到差点儿把孩子丢了。幸亏遇见你。”

 同时盛希平还发了电报回去,告知他们所在的地址。

 正好,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陈维民也可以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盛希平就带着陈维民,也去转悠转悠,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会儿,休息够了继续走。

 沪市这么大的地方,人们啥事情都见过,没人会对一条腿蹦跳的陈维民好奇,更没有人指指点点。

 陈维民在这儿,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想玩就玩,想笑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