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义务工(第2页)

 整个儿工地上,人们争先恐后、干劲十足,没人偷懒。

 每一个参与劳动的人,都热情满满,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小孩子们不能参加劳动,就远远的看热闹。

 还有几个女知青,觉得帮不上忙挺着急,索性就去广播室,给大家唱歌,鼓舞士气。

 周青岚被人家拽着,也去了广播室唱歌。

 她嗓音清润透亮,歌声悠扬,十分动听。

 干活累了的人们,直起腰擦擦汗,忍不住也多听一会儿,然后夸赞一句。

 “哎?这是谁唱的啊?还怪好听的呢。”

 陈维国的弟弟陈维民,小时候被火车轧了,失去一条腿和一只手,无法参加这样的劳动。

 为了鼓舞士气,当场就作了一首抒情诗,也拿到了广播室去朗读。

 “基建会战的歌声,响彻在林海的夜空。义务劳动的大军,满脸绽开笑容……”

 “嘿,还得是咱弟弟啊,你听听,这文采,棒极了。”

 盛希平跟陈维国几个正好在一起呢,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盛希平忍不住就夸了陈维民。

 “是啊,小民真的是可惜了。

 你说这孩子长的仪表堂堂没得挑,学习好,能写会算,还心灵手巧啥都会干。

 你瞅瞅他用左手写的字,比咱右手写的都漂亮。

 就是可惜了啊,少了一条腿和一只手。

 眼下还念书呢,不知道愁不知道忧的,将来可咋整?”

 一说起陈维国的弟弟,王建设、高海宁等人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陈家跟盛家也一样,都是从曙光林场搬过来的。

 陈维民六岁的时候,跟几个孩子跑出去玩,结果就过了一个小桥,上了小火车的火车道。

 那天正好有小火车推着几节台车经过。

 也巧了,在附近值守的人跑回场部打扫卫生,没人看守那个路口。

 小火车绕过一个弯冲出来的时候,孩子们都傻眼。

 陈维民最小,跑得慢,结果一个不小心摔在了铁轨上。

 火车呼啸过去,轧断了孩子一条腿和一只手。

 幸亏有人经过看见了,连忙喊停了小火车,又叫来人,把孩子送到医院去抢救。

 六岁的小维民好歹保住了一条命,却成落下了残疾。

 “也不愁,小民挺坚强的,又多才多艺啥都会。

 不说别的,就他这笔杆子,放眼咱场,谁能比得了?

 将来啊,人家保不齐比咱还混的好呢。”

 盛希平见好友陈维国唉声叹气,忙出言安慰。

 他这话倒不假,后来陈维民招工当上了大集体工人。

 还成了大集体工会主席,娶了个身体健康、挺漂亮的媳妇呢。

 后来大集体黄了,人家又调去了松林电视台当编辑,还出了好几本书。

 是林业局有名的作家,那可不是一般人。

 其他人本想说,这年月光会耍笔杆子有啥用?还能指望笔杆子养活老婆孩?

 可是看着陈维国那神色低落的模样,大家伙儿也不好再说啥了。

 “对,对,希平说的在理,小民聪明又能干的,将来肯定有出路。”

 陈维国知道,兄弟们这是在安慰他,于是打起精神来,跟大家伙继续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