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路人不平凡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少年将启程(第2页)

 “如果凡迎春决定步入仕途,就将这个交给他。还有,我那个学堂还有个叫刘二的孩子。如果刘二决定不读书了,就把我在秦洲的三亩地契交给他。如果程世明未来两个月还去我那私塾,就把这包袱里的书本就给他。如果凡路和林青棠成亲了,就把这个包袱交给青棠....”

 老人的语速越说越快,干脆把年轻人拉到一旁的茶摊,朝伙计要了两文钱茶水。开始一件一件的向年轻人嘱咐。

 刚开始年轻人还笑着点头,可这老先生是越说越多。这手里的包袱也是越来越多。当老先生好不容易终于说完的时候,自己怀里的十方物早已放不下如此多的包袱。

 年轻人咽了一下口水,直接把最后两个包袱背在身上,把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老人似乎也说累了,把一个写有“浩然”二字的木盒放在桌上。

 年轻酒仙拿起木盒,果然是儒家的十方物。内部空间足有大概十八方有余。在纳物法宝中也算极高的品质。不愧是后圣,出手果真大气。

 “这个十方物,还请酒仙择日一齐交给凡路那小子。对了,如果酒仙没记住,我这里有张写好的纸条。酒仙可以参考一下。”

 年轻人苦笑着接过纸条,早知道自己方才就快走几步。现在看来,这五年估计都要在北秦洲度过了。

 “对了,还得告诉酒仙。那个叫做凡迎春的孩子最是调皮,还望酒仙多多照顾一番。”

 ---------------

 北秦洲

 武威郡城安西都督府

 正在抄写课文的凡迎春突然打了个喷嚏,全身上下一阵恶寒。

 “迎春,着凉了?快去多穿件衣服。”

 慢步走来的弘凉侯凡仁正好看到儿子全身一下颤抖,以为孩子肯定是着凉了。

 “爹,您来了。”

 孩子看到父亲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收拾收拾,明天和爹一齐去京城。”

 本来一脸笑意的孩子突然蔫了一般,低着头坐回木凳上。

 “爹,我...能不去吗?”

 凡仁倒也没有太多的诧异,搬了个凳子坐在儿子面前。

 “告诉爹,为什么不想去。不是平时一直跟你二哥念叨着去京城,怎么?不想和爹出去?”

 凡迎春赶紧摇了摇头,小声说



 “是不是我这次去了京城,就会抢了二哥的世子之位。我怕...二哥和青棠姐以后再也肯见我了。”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本来强忍着的哭腔随着一滴滴的泪珠一齐迸发。凡仁看着儿子笑着摇了摇头,起身把孩子抱了起来。安慰道。

 “这件事是路儿最终下的决定。”

 “啊?”

 在父亲怀里的孩子尽力的止住哭腔。

 “二哥真的...真的知道...是吗?”

 凡仁点了点头,笑着说。

 “你二哥还说了,迎春以后一定能做个王爷。”

 孩子刚抹了把眼泪,结果这眼泪又开始止不住的往下掉。

 “迎春...迎春以后一定...一定做最好的王爷。”

 ----------

 朔海郡金名府

 “住手!”

 本来双眼紧闭的凡路突然眼睛瞪得溜圆。刚才在梦里感觉有人给了自己一巴掌似的。结果一睁眼就看见自己的脸上果然有一只手,甩开脸上的手掌,少年赶忙起身坐好。

 转头一看,原来是坐在自己床边睡着的凡良玉。这手自然也是这货的。估计是梦里把自己当成大姑娘了。

 本来睡着的男人被凡路起身的动作吵醒,也立直身体揉了揉眼睛。

 “七弟,你醒了。不是六哥说你。你这一睡可就睡了大半天了。再不醒就得再去叫一遍大夫了。”

 凡良玉伸了伸懒腰,从凳子上站起。

 “你先坐着别动啊,我去叫林姑娘。”

 男人交代一声后走出厢房,顺手再把门给关上。

 凡路坐在床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估计需要提着灯笼。

 不多时,林青棠推门进来,双手端着一个瓷碗。

 “凡哥,醒了。刚才六哥找过我,我正好从大夫那讨了一副药方。趁热把药喝了。”

 林青棠坐到凡路床边,将装着满满一碗汤药的瓷碗递给凡路。药材入口的苦涩,也让少年快速清醒。

 “方才在你昏倒之后,来过三个大夫。最后诊断是水土不服加上精神恍惚。要你近日先多加休息。都怪我今天凌晨死缠烂打不让凡哥休息,不知道你最近身体有这么大的问题。”

 听着林青棠声音越来越小,语速越来越慢。少年眼看事情不对,干脆随手将瓷碗放在床边的桌上,掀开被子穿好鞋。围着床走了两圈。

 “跟青棠你没关系的,就是这几天事情有点多。休息的不太好而已。”

 林青棠拉住正在转圈的凡路的手,少年也就被迫停下脚步。

 “那你以后有事一定要和我说,好不好。我会帮你分担的。“

 凡路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青棠,现在什么时辰了。”

 少女也站起身,将瓷碗拿在手中。

 “大概快到午时了,几个时辰前三皇子大人过来看你,说如果凡哥你的身体抱恙,那启程前往临天洲的时间就推迟一天到后日清晨。”

 “不用了,我现在睡了一觉神清气爽。青棠你先回去休息。出发时间不变,明日一早我会去和皇子解释的。”

 ...

 披上外套,将林青棠送回她自己的院子后,凡路关上院门。

 闲来无事,从屋内搬出一把木凳。坐在房外的门槛上,取出怀中圆玉放在手中摩挲,嘴里哼起了在西凉传唱度十分高的民间歌谣。

 “马背上的少年,驰骋在天涯四方。如果想家就看一看月亮。只因家人也在看着月亮思念着你...”

 少年,将启程。

 -------------

 顺天府紫禁城

 养心殿内

 接过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厂公薛建功双手奉上的书册。落座于龙椅之上的男人终于是批阅完数天的奏折,准备查看关于弈试的奏折。

 义熙帝翻看着由邓必聪记录,几位皇子的近况。相比于批阅动辄影响数百万人的国策。这册子里的内容太过家常。没必要仔细阅读。

 所以皇帝陛下快速翻阅后便递回薛公公手中。

 “陛下,鸿胪寺来报。郡主带着四皇子一行人已经从朔海返程,约一旬后抵京。”

 皇帝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随后问道。

 “思贤,栋奕二人最近有什么消息。”

 “回陛下,根据北镇抚司送来的情报。大皇子近日在外城踏青,二皇子于五日前动身前往延州操练兵马。”

 对于太监的答复,皇帝本人似乎很满意。拿起桌上的茶盏品了一口清茶。

 “让杨明机给邓必聪写信,告诉耀明和栋奕。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朕没时间管,可凡路到底是为我大明出战。如果真闹出人命,朕没法给凡家和内阁一个交代。

 另外,让邓必聪那边盯紧点。如果凡路这孩子真有危险,必要的时候提点这孩子一下。老二那性子

势必不会轻易停手的。”

 皇帝语毕,将手中的茶盏放回桌上,暗示老太监可以离开。

 “陛下贵安,老奴先行告退。”

 眼看薛建功转身即将离开,义熙帝开口叫住了他。

 “对了,右柱国那边给态度了吗?”

 薛建功回身附和道。

 “凡道一还没有来信,不过老奴认为不出五日金城必有动作。到时陛下无需出面,坐山观虎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