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许人间第一流 作品

第605章 卷五 唐明皆出兵 (故事8)(第2页)

 他倒是想看看,李二能换多少人。

 而且,被换下来的人,于他而言,也不是就没用了。

 当然,李二在这方面也不会给他太多的机会,虽然守将是换了,但李二直接给人家官升一级,说起来,那守将也算因祸得福,高升了。

 “对了,三日期限已经到了吧?”没纠缠这档子事儿,王德全继续问道。

 “到了。”手下笑道,“听说这几天,各家勋贵都在出力,说是要加大一些我大明商品的进口份额,烟花就在这里面。”

 王德全闻言笑了笑,道:“这群老狐狸,纵使奸猾似鬼,但终究还是逃不过一个利字。

 既然三日期限已到,准备酒宴吧,今日,他们必定来寻老夫。

 嗯,知会商号那边,如果他们找到了商号,就转告他们,老夫在长明酒楼恭候诸位。”

 手下闻言,当即就笑着点了点头。

 正如王德全所预料的那般,晚间,各家勋贵的人便结伴寻到了长明酒楼。

 对于这烟花的生意,他们是不愿意放弃的。


 抛开利益不说,这也是各家小公爷小侯爷心心念念的东西。

 ……

 贞观十二年,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日,卫国公李靖再次挂帅出征。

 整个长安城都在沸腾。

 自那也的神迹现世之后,不明真相的百姓坚信这是老天爷的预示,这样的预示之下,使得他们对大唐充满了信心。

 既然老天爷都说了,这是盛世大唐,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岂能挡住大唐迈入盛世的步伐?

 而这个消息,在如今,也传遍了整个大唐,至少大半个大唐的人都听说了,在他们陛下寿诞之日,天降神迹,预示着盛世大唐即将到来。

 是以,如今大唐可以说是民心最稳之时。

 而在朱雀大街上,两旁无数百姓看着出征的大军,欢呼雀跃。

 那种感觉,仿佛是在迎接凯旋的将军一般,让李二看得一脸的春风得意。

 “这就是民心!”李二笑道,“有民心如此,我大唐何惧天下任何人?”

 众人闻言,也是一脸的笑意。

 的确,今时今日的大唐,民心之稳,着实让他们这些人傲然。

 这是他们的功绩,也是他们这么多年努力付出的结果。

 而当大唐再征高句丽的消息传到日月山的时候,李承乾对此却是不以为然。

 或者说,他早就猜到了。

 当初,他之所以要费尽心力的去研究那盛世大唐,不就是为了这一幕么?

 以他对这个时代的认识,给猪涂上金箔,插两个角,都敢当麒麟一样。

 家里的柱子长颗蘑菇都能上报祥瑞,他整的这一出,还不得把大唐的老百姓忽悠得一套一套的。

 而有了民心这个基础,李二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才怪。

 所以,李二出兵高句丽,他是真不奇怪,相反,要是李二无动于衷,他才奇怪。

 “殿下,高句丽的使团已经几次求见了,想必也是为了这事儿。”王玄策出班说道。

 李承乾笑道:“告诉高句丽的使节,本官虽为大明君王,但终究是大唐皇室宗亲,所以,高句丽和大唐的纷争,本王无法掺和。”

 站在他的立场来说,他也希望大唐能拿下高句丽。

 别说高句丽,哪怕是东南亚那边,他都希望大唐能拿下来。

 如此一来的话,未来他拿下大唐,就少了很多事情。

 王玄策闻言,也就不再多言。

 李承乾却是看向了契苾何力,问道:“对了,吐蕃那边的战事进行到哪一步了?达步屈和芒波杰孙波难不成还没拿下吐蕃的残兵败将?”

 说着,李承乾皱了皱眉头。

 吐蕃的主力包含松赞干布、尚囊等人,他都解决了,就剩一些吐蕃残兵,要是还解决不了的话,那这两人也太废了。

 契苾何力闻言,当即便走了出来,躬身道:“回殿下,吐蕃的主力已经解决了,只是还有一些零星部落分得太散,还没有完全剿灭,不过达步屈两人已经上奏,说是入夏之前,定然能解决吐蕃所有不臣之贼!”

 听他说完,李承乾才点了点头。

 其实他也能理解,毕竟吐蕃那地方,条件确实艰苦,尤其是这寒冬腊月的。

 “既然如今吐蕃已经无甚大事。”李承乾继续说道,“户部也着手准备一番,本王要你们组建数支商队,经吐蕃入五部天竺,打开五部天竺的市场。”

 虽然以前大明也有商队走天竺这条商道,不过当时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其实规模都不大,而且,这条商道当时也是被吐蕃把持着的。

 不过如今既然有条件了,这条商道李承乾自然想握在自己手中。

 天竺那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户。

 这也意味着那个地方的百姓不在少数。

 也算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市场。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李承乾未来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五部天竺是他最好的选择。

 奴役大明的百姓,李承乾还有些不忍心,但奴役三哥。

 李承乾却是没一点儿心理负担。

 而且,在那片土地,因为某些原因,哪怕是三哥自己都在奴役自己人……

 所以对比下来,天竺真就成了李承乾获取劳力最好的一个地方。

 李勤俭闻言,也是立马站了出来,说道:“殿下放心,三日之内便可组织第一支商队南下。”

 “到时候,你们可以问问芒波杰孙波,他对那一片还是很熟悉的,有他的相助,你们的商队才会走得更顺。”李承乾又说道,“利益固然重要,但找对了方式方法,哪怕付出一部分利益,但最终获益的还会是我们,明白么?”

 一听李承乾这话,李勤俭当即就懂了,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说完,李勤俭看向李承乾,继续道,“对了,殿下,组织完南下的商队后,微臣还准备再备一些货物,到时候往西边走,如今西域已经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那

么大食一带的商道,就得我们自己来了。”

 这也是他们早就想好了的。

 哪怕李承乾不说天竺的事儿,他们也打算这么干。

 毕竟大唐限制了他们的出口份额,那么他们自然要开拓新的市场,否则时间长了,当初的西域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而李勤俭说完,李承乾笑了笑:“行,具体的事宜,你们自行安排便是。

 但记住一点儿,我们行商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行商。

 如果只是为了赚取钱财,那这商队不要也罢。

 还有,如今我大明的商贾虽然不少,但民间终究很难形成太大的商号,几乎所有行当的领头羊都是朝廷的产业。

 这样不好,要鼓励民间商业的发展。

 长此以往由朝廷把持商业,对我大明的商业发展极其不健康。

 至少,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

 这个,诸位下朝之后,倒是可以商议一番。”

 接上回,求月票。

 本可以一笑泯恩仇,至少我当时是这么觉得的。

 只是我怎么都没想到,那女的跟个傻逼一样,仿佛知道我不能拿她怎么着一般。

 我开出的条件已经很ok了,她居然还不乐意。

 最后难免又不欢而散呗。

 这不,最近又天天找我,我也摆烂了,手机一关,家也不回,你爱咋着咋着。

 至于说做什么亲子鉴定,之前看了你们评论之后,我也仔细琢磨过。

 不过问了我现实中的一些朋友,他们都说算了。

 这事儿,就算结果出来,人家玩赖也没招。

 我们这里,终究是小地方,她现在就敢这么玩儿,说明她是真不在乎啊。

 脸面什么的,都不如实实在在的东西能打动她。

 我一听他们的分析,还别说,挺有道理的。

 最后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先让她折腾,反正我又不会回去,临时办了个电话开,也能用。

 大不了,我等她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回去就是,我就不信了,到时候她还能抱着孩子来认爹!

 真要是那样,到时候就去做亲子鉴定。

 还治不了她了?

 当然,经过此事儿,我也深刻的意识到一个问题,有些女人,是真的招惹不得。

 可惜我这么多年没活明白,只为了那么一哆嗦,就把自己搞得有家不能回的地步。

 所以,兄弟们,惜身啊!

 嗯,最后说一句,除了我前女友,这特么居然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