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得寸进尺(第2页)

 “所以臣这才出来做这个恶人,想要为官家最后确保安全与否。” 

 蔡京说的情真意切,让赵佶颇为感动。 

 “那依卿之意,朕在南京落脚后,又当如何?” 

 赵佶果然中计,顺着蔡京的意思就说了下去。 

 蔡京心中早有打算,他说道:“臣以为,官家可以往京中再传个诏令,让陛下带着百官亲自来迎您回去。” 

 “一来可以确认陛下是否真的完全不计前嫌,对官家仍旧敬重。” 

 “二来则是可以看清楚在陛下的心目中,到底是皇权重要,还是官家您这个父亲更重要。” 

 “三来,若是陛下亲自带着百官来迎接您回去,京中那些愚昧百姓看到这一幕,自然也就不敢再乱说什么。” 

 让赵桓亲自带着百官从都城出来,赶来南京迎接赵佶。 

 这话但凡是个有脑子的人,讲道理的人,都说不出来。 

 同样,但凡是个有脑子,有思想的人,也决计不会听从。 

 别说如今赵桓是皇帝,他需要坐镇京中处理朝政。 

 就算赵桓只是个太子,如今赵佶不在京城,再让赵桓出来迎接他,而且还要带着百官,那朝廷的政务还干不干了? 

 皇帝和百官作为一个国家的中枢神经,停运三五日虽然不至于直接让一个国家全面崩溃,但终归还是影响颇大。 

 尤其是现在大宋正值多事之秋,并不是一个安稳的太平盛世。 

 河东路那边还在和金人焦灼的打仗呢! 

 这个时候,不说赵桓,光是枢密院和兵部以及户部就忙得不可开交。 

 不说帮他们减轻负担,还要他们这个时候停运,这不是把江山社稷当成儿戏吗? 

 有脑子的人肯定都知道轻重。 

 可蔡京就是说出来了,不仅他说了,赵佶竟然还听进去了。 

 甚至,赵佶还觉得蔡京说的有道理。 

 让赵桓亲自来迎接自己,的确能够查验赵桓的真正想法。 

 况且之前太后回京,赵桓都带着百官亲自在城门口迎接了。 

 那太后郑氏,虽是皇后,但却不是赵桓的亲生母亲啊! 

 对于继母都能这般对待,那么过来南京迎接一下自己这个“担惊受怕”“风餐露宿”赶回来的亲爹,这不更是理所应当吗? 

 “卿言之有理……” 

 赵佶沉思了下说道:“只是,让他们赶来南京迎接,是否会有些不妥?” 

 毕竟距离也有三百里呢! 

 “朝中能答应吗?” 

 三百里的距离,也不短了,皇帝正常的出行规格,就算速度最快也得两天的时间呢! 

 这一来一回,起码就是四天。 

 蔡京自有说辞:“陛下若是对官家这个父亲有心,自然可以排除万难。” 

 “至于朝中公务,在御撵之中如何不能处理?不过就是让送信的人多跑几趟而已。” 

 “再说了,陛下作为人子,出来迎接您这个父亲,乃是情理之中,谁能阻止陛下尽孝呢?” 

 “臣以为,此举虽然稍显过分,但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您看清楚朝中那些人的面目,好话易说,好事难做,说的再好听都不如真正的行动更能表明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