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僵持不下(第2页)

 如今眼看着挑不出毛病,军政新律也顺利走完了程序后,就开始搞拖延这一套了。 

 若是实在拖延不了,他们就想着就安排一些军队哗变,逼迫赵桓就范。 

 自打郭京离开以后,赵桓对于改革军政这件事情,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每日里,就是坐山观虎斗,他两不相帮,就看着主战派和议和派争斗。 

 然后,顺便罢免了几个不顺心的人,又扶持了一些自己的势力。 

 赵桓在这种内斗,争权等小事上面,不可谓城府不深。 

 就是大局观上,总是犯糊涂,总是看不清。 

 徐处仁站了出来,反驳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军政改革势在必行,决不能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正是因为战事频发,所以更加需要精简,完善军政制度。” 

 “如今各军,编制不全,战力不足,却是向朝廷伸手拿了十足十的军费。” 

 “而且作战之时,各军之中多有逃兵,乃是军心不稳,凝聚力不足的表现。” 

 “若不改革军政,不仅每日都在白白让那些贪官从国库吸血,更是不利于各军作战。” 

 徐处仁不从别的地方说,他就着重从军费上面说。 

 果然,赵桓听到这话后,眉头皱起。 

 他的国库存款可并不丰裕,尤其是在他那坑爹的老子截取了江南的军费后。 

 如今国库的存款,已经是捉襟见肘,到处都在节省。 

 可他节省下来的钱,不是被他那坑爹的爹给挥霍出去,就是被贪官给收入囊中。 

 这让,赵桓如何不能气? 

 赵桓当即就说道:“徐卿言之有理,军政改革既然已经通过,那便应当执行下去。” 

 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莫俦捧着笏板出来,说道:“陛下,治军者以将为先,军政新律确实于军有益,可却会让为将者心中难安。” 

 “如今战事在即,金人虎视眈眈,还需将领治军对敌。” 

 “那些武夫,脾气大,又多数未曾受圣贤书的教诲,恐怕忠君之心远远比不上儒生。” 

 “若是强行改革军政,臣以为会激发他们发动暴乱。” 

 “如何执行军政新律,还需从长计议的好。” 

 莫俦这话说出来,就是在堵主战派文官的嘴。 

 要知道,在大宋皇帝眼中,最忌惮的就是武将。 

 他们天天就怕给武将放权,会有武将谋反。 

 他先说了武将恐怕会作乱,又说了武将不如文官受到了礼教熏陶多。 

 哪个文官能站出来反对他? 

 毕竟这就相当于是在给大宋所有的武将做担保。 

 一旦有一个武将作乱,那做担保的这个人就悬了。 

 何栗沉吟着,实则脑海在疯狂想着郭京给他的锦囊妙计。 

 与议和派争辩,切记不可陷入对方话语陷阱之中。 

 辩论如同交战,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他们若是进攻,我方则要进攻更加猛烈。 

 若是无法招架对方攻势,便要避开锋芒,扬长避短,另谋出路。 

 何栗一边想着郭京传授他的“辩论大法”,一边隐秘的从袖内掏出了一个做了特殊标记的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