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鱼王 作品

第124章 老叶家的家底已经被两个老贼和一个小贼给掏空了(第2页)

 但是除了小麦和稻谷的产量稍微高一些,口感好一些。

 其他三谷产量又不高,口感还很一般。

 所以现在大明百姓主要种植的谷物就只有稻谷和小麦了。

 但是现在居然多了一种谷物。

 产量甚至比小麦和稻谷还高。

 这不是祥瑞,什么才是祥瑞?!

 不过朱元璋和徐达等人这会儿已经有些免疫了。

 叶瑾给的惊喜或者是惊吓实在是太多了,换成普通人的话,心脏病都被叶瑾吓出来了。

 所以老朱无奈的摆摆手,对叶瑾说道,“你是不是还有别的宝贝,都一块儿说出来吧,要不然隔三差五说一两个,老夫担心老夫的心肝承受不住。”

 朱标和徐辉祖也眼巴巴的看着叶瑾。

 叶瑾抓了抓脑袋,想了想道,“好像还有一种叫南瓜的作物,产量也颇高,而且易储存,不过这玩意儿平日也只能拿来当菜蔬吃,大灾之年才可以当粮食。”

 “又是亩产几千斤的作物?!”朱标赶紧追问道。

 “应该是吧,这玩意儿我只有种子,没有种过,不过已经命人种下了,要不了多久就知道是不是能做到亩产几千斤了。”

 坐在朱标旁边的徐辉祖顿觉无语。

 这都是什么逆天运气啊,几百个铜板居然就换来了这么多能够改变一国命运的宝贝。

 实话实说。

 不管是土豆蛋子也好,红薯也罢。

 又或是玉米、南瓜之类的。

 若是普通人敬献给朝廷的话,一个侯爵的爵位是跑不了的了。

 如果同时将这么多作物全部敬献给朝廷,至少是一个公爵爵位,甚至还能被封为异姓王呢。

 什么?!

 大明朝廷曾经规定“非军功不封爵?

 狗屁。

 这些作物都可是能活亿兆百姓的祥瑞,不比你上阵砍杀几万几十万的敌人强?!

 “还有呢?!”朱标赶紧追问道。

 “没了。剩下的辣椒、花生之类的都是调料品或者小零嘴,产量不高,不过味道倒还不错。”叶瑾无奈的耸耸肩,接着道,“我的家底都被某两个老贼和一个小贼给掏空了,包括我家的辣椒酱和花生米,所以今儿个可没有这些小吃食拿来招待你们。”

 朱标和徐辉祖的脸皮薄。

 听到叶瑾的这句话之后,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老朱和徐达倒是老神在在,对叶瑾的指桑骂槐浑不在意。

 朱标赶紧转移话题,指着徐辉祖介绍道,“这位徐兄是你徐伯伯的嫡长子,字允恭,允恭兄对你这个叶青天”倾慕已久,今日为兄正好有空,就与允恭兄联袂来访,你们二人也可以好好亲近亲近…”

 叶瑾上下打量了徐辉祖一番。

 老徐的嫡长子?!

 不就是朱老四的大舅子吗?!

 不过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好像挺好的。

 能力强,而且对朱允收忠心耿耿。

 只是后来朱老四靖难成功之后,就被朱老四幽禁而死了。

 “哈哈,在下早就听说咱应天府出了一个‘叶青天’,今日有缘得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徐辉祖笑着道。

 叶瑾赶紧朝对方拱手行礼,才说道,“`」允恭兄谬赞了,而且在下与徐伯伯、锦儿妹子一见如故,所以允恭兄就用不着太见外,咱们以兄弟相称如何?!”

 徐辉祖也不是归怩的人,听到叶瑾这么说了,也笑着道,“正合我意。”

 “今日与郭兄冒昧拜访,其实是有一事相求。”徐辉祖又道。

 叶瑾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之后,才淡淡道,“但说无妨。”

 “朝廷不是打算对国朝的商税进行改革嘛,就把这份差事给了咱,但是咱就是一个大老粗,对商税改革一事一窍不通,听郭兄说此事是美瑜老弟提出来的,然后郭兄上奏朝廷之后朝廷打算推行的,所以咱就与郭兄联袂拜访,还请美瑜老弟不吝赐教。”徐辉祖笑着说道。

 一旁一直不说话的徐达眉毛一挑,深深的看了自家儿子一眼。

 作为洪武朝硕果仅存的老狐狸之一,徐达自然知道推行商税改革的风险是有多大。

 呵呵。

 陛下和太子殿下好算计。

 居然把这份差事给了自家的嫡长子。

 这可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诺吗的)事啊。

 不但容易得罪人,而且还把整个魏国公府都绑上了战车。

 等于是告诉全天下,魏国公府与皇家步调一致吗?!

 不过魏国公府早就与皇家不分彼此了。

 所以接了就接了吧。

 老朱依然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让徐辉祖主抓此事,本来就是他首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