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到农家换蜂蜜

回到山洞,父女俩晚上吃的就是在镇子里买的大列巴和火腿肠。

 杨老汉嘴里吃着烤面包片和烤热的火腿肠说道:“你还别说把这两样东西放在火上烤烤再吃,还蛮香的!”

 杨绣枝心想,如果再撒上一些烧烤调料那才叫好吃呢!现在真是想想都嘴馋。

 于是赶忙岔开话题问道:“爹,您在这边应该认识一两个朋友吧?”

 “唉!”杨老汉叹了一口气回道:“有,怎么可能没有,只是这么多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怎么样?本来这次过来是打算去他家看看的,现在带来的烟叶换了东西,我看还是算了吧!”

 杨绣枝忙接话道:“爹,没有烟叶,我这里还有茶叶和烧刀子。”

 杨老汉还是摇摇头回道:“你不是还要用东西换蜂蜜吗?送了礼,你拿什么东西来换?咱们来一趟不容易,都已经十几年没见了,我看还是算了。”

 看杨绣枝还想劝自己,杨老汉又说道:“我听你铁山叔说,苏联这几年外表看着好像光鲜无比,那是指的莫斯科那样的大城市,其实这几年这边农民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杨绣枝有些诧异,书上不是说这个时期是苏联的鼎盛时期吗?

 集体农庄里的农民都是农业工人,他们参加集体劳动,农庄按人头分配生活物资。

 书上说这段时间苏联的经济都快赶超老美了,人民的生活更是节节高。

 杨老汉解释道:“还不是那个赫鲁晓夫推行什么玉米政策,还搞大规模开荒,农民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这个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杨绣枝是知道的!

 就是在没有科学论证和实验的前提下,赫鲁晓夫在苏联盲目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甚至在苏联气候严寒的北部地区也要求大量种植玉米,结果导致玉米不是被冻死,要不就是因为光照不足不结玉米穗。

 结果导致苏联虽然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最后还是需要靠大量进口粮食维持国家的粮食供应。

 想想就知道农民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何况现在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农民参加集体农庄的劳动,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实行统一分配,看似是很美好!

 其实,尽管苏联是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几乎都是一直在剥削农民。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最开始的苏联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最后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才快速实现了工业化。

 结果等苏联工业强大后没有反哺农业,导致苏联农民在长期的不合理政策下,没有了工作积极性,反正干多干少都分那么多东西,造成农民成天在集体农庄里混日子。

 结果最后因为粮食问题给了苏联这个强大的国家最致命的一击。

 据说在苏联解体前的公民投票中,有76%的苏联农民投了赞成票。

 杨绣枝晚上把火堆烧得旺旺的,父女俩在火堆旁凑合着睡了一觉。

 因为第二天除了换蜂蜜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做,父女俩就睡到自然醒。

 吃了昨天没吃完的大列巴和火腿,父女俩把山洞简单收拾收拾,杨绣枝去把老爷子的宝贝收音机和自己的东西假装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