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粉条作坊

但是钱小满说没揉起劲,还要继续接着揉,直到面团用手拉成细条不容易断就可以做粉条了。

 让杨绣荷帮忙往面盆里加了小半碗凉水,杨绣枝接着再继续揉,直到水和淀粉糊完全融合在一起,用手把面团提起来,流下来像一条条细线似的粉条不容易断,就说明面团已经揉好了。

 最后一步就是做粉条了!这一步杨绣枝会做。

 杨绣枝加了大半锅水,又让杨绣荷准备了一盆冰凉的井水,钱小满还是帮忙烧火。

 把水烧开后,就用开始“漏粉”了,“漏粉”也就是下粉条。

 “漏粉”也是个技术活,漏勺的高低决定了粉条的粗细。

 漏勺抬的越高,粉条就会越细,反之,就是漏勺放的越低粉条就会越粗。

 这一点小技巧难不倒杨绣枝,她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揪了一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漏勺里往下使劲的挤压、不断的敲打漏勺。

 一根根粉条就从漏勺的小圆孔里被挤出来,直接下到开水锅里,大火煮成半透明,粉条就漂了起来,这时说明粉条已经熟了。

 这时杨绣枝让杨绣荷赶紧把粉条捞起来,杨绣荷用高粱秆做的长筷子捞起来放进装有井水的木盆里。

 姐妹俩带着钱小满在灶房折腾了一个下午,晚上吃的自然是用粉条做的菜了。

 杨绣枝晚上还特意做了一锅二米饭,炒了一个腊肉末版的蚂蚁上树,还炒了一个素菜是辣炒粉条白菜。

 又炒了一个酸辣圆白菜,虽然六个大人加三个孩子九个人一共只炒了三个菜,但是菜量大。

 钱小满想喝粉条汤,于是杨绣枝又做了一个西红柿粉条汤。

 等晚上吃饭的时候几个菜一端上桌,杨老太十分诧异地问道:“我记得咱们家的粉条早就吃完了,老大,你这是什么时候换的?”

 杨绣荷十分傲娇的回道:“娘,哪里是大姐换的,是下午我跟大姐还有小满在咱们家灶房里自己做的!”

 正在埋头扒饭的杨老汉十分吃惊的抬起头来问道:“自己做的?老大,你会做粉条?你什么时候学的?怎么没听你说过?”

 好嘛!杨老汉一下来了个十万个为什么!

 杨绣枝笑眯眯的回道:“爹,您先动筷子尝尝这个蚂蚁上树,不,是腊肉炒粉丝,您尝尝是不是那个味,等尝完了咱再说。”

 杨老汉也不再问,拿起筷子就夹了一筷子离他最近的蚂蚁上树。

 他是一边吃一边点头说道:“味道没错,粉条软而不黏,根根分明,这个炒粉条不错,看这个粉条的颜色应该不是红薯粉做的吧?”

 杨绣荷抢着回道:“大姐说是土豆粉做的,爹,好吃吧?这是下午我跟大姐一起刚做的新鲜的,没想到新做的粉丝比干粉丝还要好吃。”

 杨绣枝看杨老汉直点头,于是趁机说道:“爹,我是这样想的,咱们东北最不缺的就是土豆和红薯,咱们杨家庄离县城也近,您觉得在咱杨家庄开一个粉条作坊怎么样?”

 这时杨老太插话道:“老大这个主意不错,这样既方便村里人,把粉条卖给城里的收购站也可以给村里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