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 作品

第22章 艳阳(第2页)

 周若文给自己和她倒了一杯白水。

 “你们这人流量还挺大的。”

 姚姗姗若有所思,“当然,这个村里的人还蛮多的。”

 隔壁走来一个同龄男子。想来是姚姗姗的朋友?

 “姚姗姗,你怎么在这里?这位是?”

 这男子看起来不大,刚刚成年而已,是他们村长家的儿子,不过也要比二人大两三岁。

 姚姗姗抬头,认出来人。

 “铁柱哥?我在这里没什么事,这位是我的……”

 姚姗姗提及周若文的时候,言语有些迟疑。

 被称为铁柱的男子哈哈一笑。

 “我知道,你不用说。”

 二人只是在一个小学上过学而已,铁柱初中就辍学了,现在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店铺。平时给村里老人帮忙种地收地。

 倒是个不错的人。

 姚姗姗和铁柱聊了一会,问道铁柱怎么从县城回来了。

 “最近天气降温,地里的事多着呢。”

 铁柱若有所思。

 “那你们先吃,我先去忙了。”

 周若文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自顾自的喝着水。

 两碗面呈上,周若文低头吃饭。

 姚姗姗倒是没有那么粗犷的吃法,等到周若文将一口汤喝下的时候,才吃了一半不到。

 “慢慢吃,不着急。”

 周若文擦了擦嘴,去结账了。

 不得不说人真不少,结个账都得排队。

 等到他结账完了,姚姗姗正在门口等候着他。二人来到村中河边。

 周若文打量着水里植物,有些觉得厉害。

 “你们村的人素质挺高的,水里竟然这么干净。”

 姚姗姗点点头,“也还行,毕竟哪里都有没素质的人。”

 二人坐在河边,吹着风,好不惬意。

 周若文和女子聊了聊未来。

 谈到自己的时候,他有些茫茫。

 “我吗?我也不知道我要干嘛,我没有什么喜欢的。”

 周若文只觉得当下就是最好,他没有想过以后。

 姚姗姗却是给他讲了许多,说是要考进市区大学,以后不在这个村里居住。

 河边的柳树慢慢的,变得光秃秃的,被风吹过来一条柳枝。周若文将它抓在手中又放开。

 “那你要加油啊,我的话,有点迷茫的。”

 姚姗姗劝他和自己一起考进市区大学。

 周若文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不着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姚姗姗表示认同,她踢了踢脚。

 那天下午,你在想着未来,从未想我;我没有想过未来,只在想你。

 二人又聊了许多,感情想必又增进几分。

 看到手机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周若文算了算时间,准备要回家了。

 “这要怎么出去啊?你们的站牌呢?”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姚姗姗站起身,带着他走到一处站牌下。

 “你快回家吧,等会你爸说不定着急了。”

 姚姗姗摇摇头,紧紧拉住周若文的手。

 “没事,我陪你等到车来。”

 一阵阵风吹过二人身旁,将她的秀发弄的翩翩起舞。

 周若文有些愣神,公交车到了眼前还浑然不知。

 姚姗姗拍了拍他,这才反应过来。

 “来了来了。”

 他赶忙上车,坐在窗边位置,给姚姗姗挥手告别。

 女子双手背后,嫣然一笑,看得周若文心脏怦怦乱跳,好一会之后他将目光慢慢收回,看着女子离开的背影,有些唏嘘。

 周若文咳嗽两声,才缓了过来。

 他靠在椅子上,想着那会讨论的未来。

 未来未来,还未到的以后。

 “若是未来没有你?我宁愿不去谈论什么未来。”

 “哪怕让我和社会脱节也好,就让这记忆永远埋在我的内心深处。”

 周若文吹着打破车窗的风,有些飘飘然。

 他将外套脱下,看着手中红绳,那两个字格外清晰。

 终于是到了九贤社区,接下来的几天天气都不怎么好,周若文也没有出去玩过。

 和姚姗姗在手机上聊了几天。

 “怎么还不开学啊,好想你。”

 周若文看到有些肉麻。

 “果真吗?”

 他摸了摸鼻子,将手中作业停下。

 “假的。”

 周若文有些无语。

 “假的是好想你,真的现在就想见你。”

 周若文被搞得有些头皮发麻。

 “行了行了,不要这么说了。”

 这让他只觉得有些太过于……

 “我要写会作业,就剩一点点了。”

 距离开学就是明天下午,周若文前几天都没有写作业,趁着雨天才将作业赶工完成。

 他打量着窗外的大雨,心情竟然好了许多。

 “大雨啊,我喜欢。”

 他继续埋头写着作业,将时间都抛在脑后。

 终于是在晚饭之前,将桌上所有书本写完。

 他将东西都收好,躺在沙发上,如释重负。

 缓了一会,才打开手机。

 “我刚写完作业,你在干嘛呢?”

 不料姚姗姗也是在写作业。

 周若文打了个哈哈。

 “那你写吧,外面雨小了,我要出去转会。”

 周若文将手机放在一旁,穿上那件白色外套就下楼了。

 感受着寒冷风气刮来,让他清醒许多。

 现在的雨点细细密密的,他很喜欢那种淋着雨,将一切都放空的感觉。

 周若文走在楼下,大地都变成了镜花水月。

 他闯过两条街道,呼出一口气,化成白雾,飘向天边。

 前面有一个人打着黑色大伞,走了过来。

 周若文打量着来人。

 “李桂茹?好巧啊。”

 “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