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出离 作品

第39章 合作共赢(第2页)

 梁萧也不好拒绝,只好暂时以人手不够来打打马虎眼,说台里正在研究招人,让对方先研究前期节目的筹划。

 然后梁萧就把赵江推了出来,合办栏目请找赵台长,新闻业务的事情得找专业人士。

 赵江台长对于合作栏目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个合作的尺度也很微妙。台里不能太主动,你不能把所有的活都干了,得让对方单位的人参与进来,让他们逐步也学会编辑记者的业务。

 这样,栏目做好了,对方的工作人员也有参与感,也有功劳可算。

 合作共赢嘛,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在赵江台长的推动下,几个合作栏目的相关工作都开展的很好,大家合作起来也是其乐融融。

 而且,大家经常在一起喝酒聚餐,时间长了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这个对于台里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这些记者同这些业务部门都熟悉了,台里有什么事情,往往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比如借职业学校办公的事情,没有同教育局合作的栏目,哪有这么容易的好事呢?

 所以,台里对于合作开办栏目的事情,是持积极的态度的,只是苦于人手不够,才没有大包大揽的去大量开办这些栏目。

 这个尺度还是得把握好的,如果开办的数量多了,也显得不那么精贵了。

 说到合作共赢,那么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在这方面现在也做的很好。

 时政新闻部在《望海新闻》里面也经常开办一些连续报道,针对一些委办局,找准时机,进行几期连续宣传报道。这个做法在2011年就开始了,半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部门的认可。

 民生新闻这面,针对群众方面的事情比较多,他们经常去开展一些活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之类的,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

 其实望海广播电视台的很多业务都是需要探讨合作共赢的,包括广告也是如此。

 梁萧当初在做广告经营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和广告客户做朋友,为了客户的利益去着想。

 如果不去考虑对方的利益,只考虑自己的,那肯定不会有好的结局。

 针对这个事情,梁萧专门开了一次班子会去探讨分析,其实他的目的是想取得大家的共识。一个领导班子必须取得了思想和认识上的共识,才能在一起更好的合作、更好的开展工作。

 如果不能取得一致,那后续的工作开展肯定是别别扭扭的,那么这个单位的发展就成了问题。

 当一个单位的一把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还是看这个人的水平了。而“水平”这两个字的含义太宽泛了,梁萧自我觉得还是在逐步摸索之中。

 未来的路还长,梁萧也不想在望海广播电视台一直待下去,他也渴望能有一片更大的空间供他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