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翌日温颜没有下地,而是在系统009的提示下花了一万金币购买弹棉弓图纸。
 

    采摘来的棉花要先把棉籽扒拉干净,再经过弹棉弓弹制,才能制成皮棉,便于纺纱。
 

    她把弹棉弓的图纸复刻下来,差管事去找附近村里的木匠制作。
 

    庄子里留了两三位妇人负责扒拉棉籽。
 

    温颜也去剥了会儿,她没什么耐性,在脑中询问系统009,嫌人工太慢。
 

    系统009回答道“金手指商城里有剥棉籽的工具,但宿主现在不能拿出来,因为太过唐突,就跟土豆种差不多,以后会以别的方式出现。”
 

    听到这话,温颜才舒坦了些,暂时还是手剥吧。
 

    到底人多力量大,数十人采摘棉花的速度极快,到傍晚时就把库房填充了大半。
 

    深秋天黑得早,入夜时分周瑾行才抵达皇庄,是骑马过来的。
 

    得知他过来,温颜颇觉诧异,当时她都要去歇下了。
 

    周瑾行还没用晚饭,庖厨忙备上鸡汤馎饦。
 

    温颜过来瞧他,欢喜道“陛下怎么过来了”
 

    周瑾行抿嘴笑,“得空了来瞧瞧你。”
 

    黄内侍送上馎饦,周瑾行接过筷子,说道“自个儿也去用。”
 

    黄内侍应声是,便退了下去。
 

    温颜闻着那香味有些馋嘴,赞道“好香啊。”
 

    周瑾行失笑,拿勺子舀了少许汤汁吹了吹递到她嘴边,她不客气尝了尝,贪心道“馎饦也要一块。”
 

    周瑾行打趣道“合着被庄子嫌了连晚饭都没用”
 

    温颜“嘴馋了。”
 

    她觉得馎饦好吃,索性让采青给她送半碗来。
 

    外头的风吹得呼啦啦作响,室内却暖和,两人在烛下边吃边聊。
 

    温颜问起通州那边的事。
 

    周瑾行应道“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轮到隔壁允州。”
 

    温颜“当地老百姓定是高兴不已。”
 

    周瑾行点头,“这是自然,今年能过个安稳年了。”又道,“先把京畿周边的税改推行下去,让沈睿和你二哥积攒些税改经验,再全面推行,省得再出岔子。”
 

    温颜赞道“陛下行事素来周全稳妥,有了通州这个例子,想来后续是能顺利执行的。”
 

    周瑾行笑了笑,没有答话。
 

    光一个通州就收上来四万多亩田赋,京畿地区只怕更加厉害。
 

    就算要额外补贴地方衙门开支,收取来的田赋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此举不仅对老百姓有利,对国家亦是有利的。
 

    一路骑马过来风尘仆仆,饭后周瑾行去沐浴梳洗,回到院子,看到瓶中的几支棉花,他取出看了看。
 

    温颜过来,很会抓他的心理,说道“今年可以给军中的将士们做棉衣御寒。”
 

    周瑾行挑眉,“用白叠子”
 

    温颜点头,“白叠子蓬
 

    松又暖和,穿到身上,就算是冬日里行军打仗,也不会笨重。”
 

    这点周瑾行倒也没有反驳。
 

    温颜从身后抱住他,自夸道“妾是不是很厉害”
 

    周瑾行握住她的手,也只有她想得出用昂贵的白叠子做衣裳。
 

    但看似不靠谱的事,仿佛也非常合理,因为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去落实。
 

    一旦大量种植,使它成为寻常东西,平民自然能使用。
 

    见她的指尖上有几处小破皮,他问道“手怎么了”
 

    温颜“被白叠子的壳扎了。”
 

    周瑾行正色道“差人去采摘便是,何故事必亲躬”
 

    温颜应道“只有自己亲自去做了,才知道容不容易。”又道,“陛下不也事必亲躬吗”
 

    周瑾行愣了愣,随即揽过她的肩膀,意识到他喜欢这个女人总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某些时候,他们的性情都极其相像。
 

    两人数日未见,自有些亲昵。
 

    春宵帐暖,对相互间的身体已经很熟悉了。
 

    温颜不抵触鱼水之欢,毕竟这个男人能给她带来欢愉。
 

    周瑾行也很有服务意识,因为想哄她生养后嗣,解决立储的问题。
 

    一个想从他身上爆金币,一个想要立储,二人对这方面几乎是一拍即合的默契。
 

    室内烛火摇曳,帐幔内锦被深陷,有点小别胜新婚的意味。
 

    子夜时分温颜才得以安歇,周瑾行把她圈在怀里,心里头颇觉踏实。
 

    前阵子忙着处理通州的事,这些日总算可以松泛些了。
 

    翌日周瑾行难得的睡了个懒觉,温颜没喊醒他,已经起了。
 

    深秋的早晨起了不少薄雾,庖厨备了肉糜粥。
 

    晚些时候周瑾行起床洗漱,朝阳缓缓升起,驱散雾气。
 

    他同温颜去了一趟棉花地。
 

    这些日几十人忙碌采摘,已经摘了一半。
 

    一行人走在田埂上,现在大部分庄稼都秋收完毕。
 

    周瑾行问起今年的收成。
 

    刘管事道“今年比去年的收成好,一来瑞雪兆丰年气候适宜,二来则是章内侍堆肥用得好,跟以往用的沤肥不太一样。”
 

    周瑾行挑眉,“产量要多些吗”
 

    刘管事点头,“章内侍特地拿小麦地试过,用过沤肥的小麦地产量要高两成。”
 

    周瑾行“那便是管用的。”
 

    他背着手眺望那一片片代表着生机的田地。
 

    税改过后老百姓的日子自要轻松许多,日子轻松了,人丁就会兴旺。
 

    温颜过来挽他的胳膊,像只欢快的小麻雀。
 

    那时他们走在田野里,像一对平常的夫妻,畅想着这片热土上能开出最灿烂的花儿。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土地意味着生机。
 

    前阵子忙碌,这些天算是假期,周瑾行很享受庄子里的惬意。
 

    以前他一年到头都困在乾政殿,
 

    似乎从温淑妃进宫后,出来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
 

    就算事业狂魔,也知道劳逸结合。
 

    这两日人们一边采摘棉花,一边剥棉籽备皮棉。
 

    温颜给周瑾行画大饼,要做棉布,要做棉袄,还要做棉被。
 

    周瑾行拿着书籍看她,发出灵魂拷问“你种了三千多亩白叠子,得做到什么时候”
 

    温颜“”
 

    周瑾行指着外头,“库房里到处都堆满了白叠子,只怕庄子做一年也做不完。”
 

    温颜“”
 

    周瑾行是彻底服了她的,嫌弃道“把差事交给尚衣局去做,冬日官员要发放公服,就拿白叠子填充给他们试一试。”
 

    温颜“陛下怎么不早说呢”
 

    周瑾行无语。
 

    她也没问啊。
 

    没过两日村里的木匠把弹棉弓送来。
 

    温颜做指导,差人把竹篾放到门板上,将剥了籽的棉花铺到上头。
 

    仆人背上弹弓,牛筋弦靠怀,一手拿弹弓,一手拿榔头,将弦贴近棉花里。
 

    榔头击打到弓弦上发出震颤,棉花顿时起伏飞舞,众人皆笑了起来。
 

    这稀奇把戏委实有点意思,人们全都好奇围观。
 

    那仆人背着弹弓弹了阵儿,觉得门板放得太矮了,费腰。
 

    于是人们把门板抬高了些。
 

    他又操作了会儿,才觉得合适了。
 

    周瑾行也来看把戏。
 

    弓弦发出“嗡嗡”的震颤声,铺在门板上的棉絮被震动到处飞,肉眼可见的蓬松起来。
 

    弹制蓬松的棉花成为皮棉,可作纺纱。
 

    温颜抓了一捧,捏起来的手感软软的,颜色洁白,很讨人喜欢。
 

    人们啧啧称奇,觉得像羊绒似的,填充到衣裳里肯定暖和。
 

    温颜差人拿筷子把皮棉搓成条状,妇人们找来手摇纺车,尝试纺纱。
 

    刚开始不太习惯,后来多试几回,纺出来的纱线便均匀细致起来,并且非常扎实。
 

    周瑾行把纱线拿到手里看了看,觉得粗了些,还可以更细,这样织出来的布才更柔软。
 

    今年朝中的京官们算是走了运,庄子里制作好的皮棉被运送至尚衣局填充做袄子。
 

    颜色差一些的棉花则分给庄子里的奴仆,供他们自己做袄子御寒。
 

    前来帮衬采摘的村民也分得一些,他们知晓白叠子昂贵,宁愿讨要一些做过冬的衣裳也比拿工钱强。
 

    温颜在庄子里待了近半月才回宫,周瑾行则提前几日回去了。
 

    她带了棉布棉袄和一床棉被回去给政事堂那帮老头看。
 

    这回那帮老头儿并无异议,是认可白叠子作用的。
 

    如果在西域那边能大量种植,不失为一件民生益事。
 

    推广白叠子种植的提案得到一致认可。
 

    温宗荣回去同柳氏提起这茬儿,称赞道“咱们三娘到底有眼光,把御花园里的白叠子
 

    种到庄稼地里,日后老百姓过冬就容易多了。”
 

    柳氏好奇道“老百姓愿意种”
 

    温宗荣捋胡子,“眼下粮食为重,自然不愿意。
 

    “不过西域不像中原人烟稠密,且白叠子喜日照,最适宜种植,朝廷应会在那边尝试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