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不一会儿外头传来黄内侍的音,说指挥使霍雄了。
 

    温颜屁颠屁颠退了出去。
 

    税收的事算是给周瑾行打了预防针,至于他没听进去,谁知道呢。
 

    眨眼间到了二月初九,一天前去参加会试的士子们纷纷前往贡院。
 

    参加科举的不止寻常读书人,京中的权贵子女也科举的。
 

    但大数都是靠家族庇荫谋入仕前程,比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容易。
 

    前阵子陷入夺子风波的周睿也去了贡院。
 

    他去年才行冠礼,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端王极其疼爱这个大孙子,便由他去。
 

    落榜也没关系,家里会给他安排仕途,谋个闲职做做也没什么。
 

    端王父子送周睿进贡院,诚意伯也的,甚至连外公靖安伯也给外孙儿捧场。
 

    周睿一下子成为团宠。
 

    先前两家跟斗鸡似的,今日倒是气气。
 

    诚意伯沈志舟说道“子焕平常心应考便是,若是旗胜,为父替你祝酒。”
 

    端王不满道“你谁的爹呢现在是丧,祝什么酒”
 

    见他们又要吵嚷起,靖安伯忙道“子焕该进去了,莫要误了时辰。”
 

    周睿向他们行礼,“太公,外公,爹,我这就进去了。”
 

    四人应道“去吧,尽力就行,不用太拼。”
 

    周睿带包袱进了贡院。
 

    端王捋胡子道“子焕才,若能中进士,待丧结束后,我必宴请一回。”
 

    沈志舟也道“我诚意伯府也定宴请。”
 

    端王世子“哼”了一,满脸不屑。
 

    两家对峙公堂也没闹出个名堂,一直拉扯没完没了,若不是因周睿要参加春闱,只怕互撕。
 

    会试分为三场,分别是初九、二五。
 

    士子们提前一天入场。
 

    春闱吸引了所人的目光,不止民间百姓关注,朝廷更是盯紧。
 

    但凡人敢科场舞弊,无异于触碰天子逆鳞,灭全家不是玩笑的。
 

    宫里的温颜实在好奇哪位猛人会凭空而出掀官僚们的饭碗,也盯勤。
 

    九日会试过程不作细叙。
 

    考试结束后,考生的试卷要先誊录一份,再复核弥封。
 

    糊名的试卷都是一样的字迹,不易分辨考生信息。
 

    弥封官将其送给阅卷官们传阅。
 

    放榜三月初五才能揭晓。
 

    这期间阅卷官们连家都不能回,禁止外人接触。
 

    阅卷时,他们会在试卷上做标记,若是认可,则画圈。
 

    画圈的试卷会给另外的阅卷官传阅,几人轮流审阅。
 

    为了避免遗漏,也会特地从画叉的试卷里进行抽查,果觉可行,将再次进入复阅流程。
 

    此举是避免错批。
 

    因为一旦落榜的士子不服上访,倘若试卷是符合录取要求的,负责人则会被朝廷治罪。
 

    这关乎士子们的前程,故而阅卷官数都会尽心尽责,怕自己受到牵连。
 

    紧锣密鼓的阅卷工作忙碌到月底,三千人的海量试卷才清理差不了。
 

    经过上录取的士子称为贡士,此次共二百六一人成功上岸。
 

    这些人天南海北都。
 

    因各地的教育资源不平衡,故而录取也会相对均匀,不会出现偏袒。
 

    贡院放榜那天人山人海,皇榜跟前挤满了人围观。
 

    人激动放大笑,人黯然离场,也人泪涕横流。
 

    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
 

    放榜那日端王府、诚意伯府、靖安伯府都差人去看情况。
 

    倒是周睿天晚上跟友人宿醉,稀里糊涂间,仆人报喜讯,说他中了。
 

    周睿忍痛,些茫然问“什么中了”
 

    仆人高道“郎君中贡士了榜上名”
 

    此话一出,周睿顿时惊坐起身,衣衫不整要去看榜。
 

    端王府到处寻人。
 

    靖安伯那边知周睿榜上名,笑合不拢嘴,直夸这个外孙出息。
 

    子监作为大梁最高教育机构,能进去读书的人自几分本事。
 

    周睿平时算不出挑,但他运气好,不但蹦出两个爹,第一次参加科举就稀里糊涂中了。
 

    这对端王府说是一件了不的事,果不是因为丧,铁定风光大办一场。
 

    要知道能通过硬考取贡士身份的世家子弟可不,占数都是走祖辈庇荫的道路。
 

    能取贡士,接下一场殿试。
 

    殿试是天子亲自考策问,定在了月底,将确定前三甲进士。
 

    宫里的周瑾行知周睿也中了贡士,倒是颇觉诧异,同黄内侍道“那小子平日里看不显山露水的,腹中竟也才干,倒是难。”
 

    黄内侍道“能进子监,想也几分本事。”
 

    周瑾行摆,“这些个世家子弟,真才实的不。”
 

    毕竟他们的条件摆在那里,出生就是别人的巅峰,哪里用去拼命攀爬呢
 

    故而数世家子弟都资质平平,也厉害的,但少。
 

    月底殿试需要天子亲自考策问,周瑾行心中早答案。
 

    殿试那天设在朝阳殿举行,会试录取的二百六一人皆齐聚到朝阳殿,每人一案入坐。
 

    周瑾行亲自公布策问考题,仅仅用三百字阐述要何施德政才能聚集民心的策问。
 

    殿里的贡士们绞尽脑汁发挥应答。
 

    周睿坐在桌案前,迟迟不敢动笔。
 

    在所人都奋笔疾书时,他像被定住似的,内心天人交战。
 

    他想法,但不敢写。
 

    因为一旦篓子捅出了,估计端王府全家都打死他。
 

    不止端王府会打,诚意伯府靖安伯府估计都会抽他丫的。
 

    内心挣扎地握住笔,周睿犹豫了许久许久,终归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子莽劲儿,落笔写下了他心中暗藏已久的田赋法。
 

    他其实曾跟端王提
 

    过这茬儿,但被训了一顿,说他嫌日子太好过作死。
 

    可是田赋法是符合天子出的考题策问的。
 

    何为德政
 

    益于老百姓的政绩政策,而取缔丁税徭役只收田赋,则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自然能获人心聚集。
 

    官绅为了从田赋中获利,记名的方式避税,一旦施行按品阶缴纳田赋,将彻底斩断这一弊端。
 

    比五品官名下登记五亩耕地无需上交田赋,一旦超出将实缴纳,势必可规避官绅逃税漏税的问题。
 

    又比全重新丈量田地,只收取田赋免丁税徭役,将会更人
 

    周睿下笔挥刀,刀刀斩到整个帝的封建官僚利益体系上。
 

    他彻底嗨了,反正都已经殿试了,哪怕拉了一坨屎,他都是资格做官的。
 

    因为殿试没淘汰,只做排名。
 

    这位不讲武德的年轻人犹代大生,恣意妄为在答卷上挥洒自己的理想梦。
 

    他才不管什么职场潜规则呢,毕竟他没经历过。
 

    那种精神状态就跟刚刚出社会的大生,骨子里一股日天日地的莽劲儿,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
 

    周睿心里清楚这份考卷一旦上交,势必会掀起波澜。
 

    但能不能上达天听都是问题,毕竟那么阅卷官把关。
 

    估计半道儿就会被拦截下。
 

    他并不在乎什么状元,官场上要是不好混,那就回家继承爵位好了。
 

    这位气运之子豪气干云,洋洋洒洒用了两千字紧扣天子策问主题,就赋税想法一条条理出。
 

    从赋税改革到量具统一,跟摊丁入亩异曲同工之妙。
 

    接近正午时分,钟响起,贡士们陆续离朝阳殿。
 

    考官一一收取试卷。
 

    外艳阳高照,周睿走出殿门,歪仰望骄阳,心情舒坦无比。
 

    因为他给阅卷官们整了一坨大的。
 

    那二百六一份答卷跟会试流程一样,先誊录再复核弥封。
 

    日后会公布前三甲。
 

    誊录官再次紧锣密鼓把所贡士的答卷重新誊抄一遍,在誊抄到周睿的答卷时,誊抄官不由抖。
 

    妈的,地方衙门若是不收取丁税徭役,那喝西北风去啊
 

    什么狗屁按品阶制定田地数量上交赋税等等,简直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这份答卷搞誊抄官鬼火冒,因为全都是损害官绅利益的狗屎建议。
 

    周睿的答卷被四名誊抄官集体埋汰,年轻人到底太天真,只知道纸上谈兵。
 

    辣眼睛
 

    经过三日誊抄弥封后,试卷被送至阅卷官们里。
 

    周睿的答卷显然是一枝独秀,一致受到了阅卷官们的集体埋汰。
 

    八名阅卷官,全都在他的试卷上画了叉。
 

    妈的,辣眼睛
 

    也不知这小儿是怎么中贡士的。
 

    阅卷官们不禁自我怀疑,到底是什么鬼东西混了进。
 

    六日后,画圈
 

    最的名试卷被呈送到周老板里,需天子钦定前三甲。
 

    处理完一批奏折,周瑾行随抽取一份试卷审阅。
 

    那份试卷上画了六个圈,显然六位阅卷官都觉不错。
 

    周瑾行也觉不错。
 

    他将其放置另一边,又继续抽取第二份试卷审阅。
 

    因常年累月批阅奏折,看文字的速度飞快。
 

    他粗粗把份答卷阅览一遍,最后是觉第一份答卷印象。
 

    但也仅仅只一份符合心意。
 

    黄内侍见他不甚满意的样子,好奇道“陛下不合心意吗”
 

    周瑾行“朕问的是策,呈上的答卷隔靴挠痒。”
 

    黄内侍不敢吭了。
 

    前三甲要在份答卷里钦定,周瑾行能选出一位,后又勉强选了一位。
 

    再挑就强人所难了。
 

    这事被他搁置一旁。
 

    第二日上午他又挑了挑,是觉不行,便唤道“黄文胜。”
 

    黄内侍进殿,“陛下。”
 

    周瑾行“去把所贡士的答卷都抬过,朕要亲自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