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青啊 作品

第947章 在爹妈这里蹭吃蹭喝蹭住还不赡养老人

 三婶子见自家男人心事重重背着手回来了,就感觉事情不是很妙,问: 

 “当家的,诚子他们兄弟俩的事儿,咋解决了?” 

 赵三长长一声叹息,道: 

 “二讯这怂娃啊,太气人了!” 

 “我是好说歹说,他就是油盐不进。” 

 “那怂娃,混账得很,净想着躺下吃现成的。” 

 “那古人说的好,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咱家虽然不是啥大富大贵的人家,可也算是正在走上坡路的。” 

 “到孩子们这一代,眼瞅是要翻身了。” 

 “二讯再这么混账下去,往后指定是要拖后腿的。” 

 三婶子听得似懂非懂的,却也能接上话: 

 “那照你这么说,诚子他们是不是得闹分家了?” 

 赵三脱了鞋,慢悠悠上炕,又重新把自己的烟锅拿出来,上烟丝儿: 

 “分呗!迟早的事,早分早好,各过各的日子,各操心各的娃儿。” 

 “没成家前,那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都是爹娘生的娃儿。” 

 “成了家,那就是自己搭锅造饭的孩子爹了。” 

 “诚子说的对,自己顾好自己的小家,才是硬道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寻常人,做到前两样儿就阿弥陀佛了。” 

 …… 

 赵诚这边,果然在商量分家的事。 

 “二讯,咱们两兄弟都成家了,也该承担责任了,爸妈呢,一人养一个……” 

 赵讯听到这话,当即打断:“哎!你等一下,凭啥爸妈要一人养一个?那老三不算儿子呀!” 

 他们的三弟赵评,正在上学,还没毕业。 

 赵娜是初中毕业后考上的中专卫校,学的护士,然后分配到县医院实习,进而机缘巧合留在县医院了。 

 赵评则是在家务农几年,又被赵诚打发到学校重新复读,然后考上了中专。 

 80、90年代这种情况特别多,尤其是高考刚恢复的前几年。 

 赵诚心思活泛,退了一步,说道:“那成,爸妈就我跟赵评一人养一个,那家里的田,你就甭要了。” 

 赵讯眼睛一瞪,嚷嚷:“凭啥不给我家里的田?” 

 他站起身啪啪拍着炕上的油布,理论: 

 “咱家的田,可是按照人头分的!” 

 “一个人二亩地,我跟我媳妇儿还有晓晖,我们可都是有田的!” 

 “这可是六亩地,凭啥不给我们!” 

 赵家垣是典型的黄土高坡原上田地,一马平川,非常肥沃,细腻绵密的纯黄土,里面连小石子跟沙子都不夹杂。 

 手感极好,就像面粉的质感。 

 黄土高坡的确是千沟万壑,可是,这里的山上,也就是原上,不是南方丘陵地带的那种地形。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丘陵地带的小山包上面,很像是三角形,上面极少是一马平川的。 

 黄土高坡更像是梯形,千沟万壑的大山你爬上去了,那就是原上了,是一个面,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望不到边际。 

 在赵家垣种小麦,就算不用化肥,只用农家有机肥,那也是亩产六百斤左右。 

 在这个年代,田地还是农村人的命根子。 

 赵诚见他这么说了,相继抛出自己的要求: 

 “你既不想赡养爸妈,又不想归还田地,哪有那么好的事?” 

 “六亩田,养活你们一家人,顺带给爸妈一口吃的,很难嘛?” 

 “二讯,你摸着良心说,兄弟姐妹几个,爸妈是不是最偏心你?”